廣東三甲醫院醫療事件后,人聲鼎沸,引起人們更廣泛思考。
其中有一問,假如現在的醫生,沒了儀器輔助,能否像中醫一樣通過“望聞問切”給人看病?找出病灶對癥下藥了?這條靈魂質問獲得了廣泛回應。
同時把當下醫院醫生所面臨的繁榮窘境,普遍依賴信任儀器判斷的遮羞布,給撕掉了下來。
早前汕頭22歲小姑娘因輸卵管堵塞,做微創手術,原本只是平日里很常見小手術,最終因長時間缺氧導致腦死亡。在家屬提供錄音中有一段屬于麻醉科醫生和家屬對話,家屬問:血氧下架后,監護儀應該報警的,為何醫務人員不知?
麻醉科醫生:監護醫生觀察不到位,警惕性不強,人在現場但沒及時發現。
另外錄音中提到,小姑娘進入復蘇室身邊是有位一線醫生全程陪同。另依據4月16日記者了解,他們致電第二人民醫院科室,有位科長醫生說,醫護人員有相關資質依法執業并非實習生。
通過上述了解,陪同小姑娘的監護醫生,不但有資質,工作時間應該不短。
但為什么儀器提示報警了,監護醫生沒能意識到情況。當然說法是家屬提供的。因為從目前錄音里,家屬和醫生對話里更多是猜測。麻醉科的醫生的說法是“可能因為”,家屬的認為是“儀器應該報警的”。兩者對話感覺都沒弄清其中緣由。
主觀猜測可能性大,否則不用等待調查了。
這里的問題是,小姑娘究竟是不是因為喉罩移動,致使了阻礙呼吸?監護儀到底報警沒有?還有院長回應的蘇醒室監控早于一年前壞掉,為什么不更換?
甚至血氧下降15:00-15:15分那段數據,為啥憑空消失了。
關鍵是截至目前,那位監護醫生沒有過任何回應,那么他當時到底有沒有聽到儀器響,或者他聽到了但沒引起重視。如果是前者,那么是否對儀器過于依賴信任了?
若是后者,盡管響起警報,但醫護沒能及時響應則表示過于疏忽。
不論哪一種,對儀器過度依賴可能導致醫護對警報麻木,甚至形成自動忽略意識。
盡管醫療事業日益更新,設備在更新,比過去純經驗要精確許多。作為醫生主體亦需更新知識庫豐富臨床經驗。相對輔助儀器,高明的醫生個人經驗對事物判斷往往更準確。
輔助儀器可以幫助簡化過程,但再加上個人經驗更穩妥。
這件事其實已經不單單是疏忽那么簡單,也反映當下一些醫院和醫生對于醫療器械的過度依賴和盲目信任,而這種依賴可能已成通病。
儀器可以輔助,但不能替代醫護人員的主觀判斷和即時干預。
當然那缺失的15分鐘,和早在一年前壞掉的監控也是真相的關鍵。好端端儀器為何獨獨缺少部分數據,那缺失的到底是什么?還有那監控,作為三甲醫院監控遍布醫院各角度是常態,監控壞掉一年不更換說法存疑。
那缺失監控幾個小時里,里面又發生了什么?此事要搞清楚的點太多。
責任重于泰山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要刻在醫者的血液里骨子里!
院方也好,家屬也罷都不希望事情向更糟糕方向發展。同時這件事也給我們所有普通人和醫護人員敲響了警鐘:
“打鐵還需自身硬,設備再先進,也有失靈的時候,千變萬變唯有醫術不變?!?/p>
醫者仁心,醫術高超還不夠,高尚醫德同樣重要。
把醫德、醫術真正帶上一線去,那才是所有人的福音。
截止目前,該醫療事件熱度已去,調查結果沒能對外公布。
網上檢索最新的也在5天前,此事懸了。
是不了了之,還是大事化小,就看這家人的命運了。
而被判定腦死亡小姑娘,不知能否挺過來。
希望,奇跡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