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怒斥:我掙1000,醫院要拿走900科室再分,到手才幾元
我們好像從來沒細想過醫生創收的錢被醫院花在了哪里。
4月17日,自媒體博主“大醫院小醫生”直言表示自己作為一名醫生,要開始躺平了。
他在文章中提到:“我,醫生,躺平!現在醫院待遇很差,既然拿得少,我就躺平了,不想掙錢了?!?/p>
再細究原因,他不滿地表示:“我掙1000元,醫院要拿走900多元,科室里幾個人再去分那剩下的幾十元績效,人均到手才幾元錢,太沒意思。醫生辛苦工作,就是為領導、行政、后勤等不創收的人做嫁衣,他們不創造價值,卻拿走了絕大部分錢。我不想要那幾元錢績效,我也不想那么努力了,只要臨床掙得少,那些不掙錢的人就拿不到好多錢。我不能改變醫院分配的現狀,但是可以讓醫院的可分配金額池減少,也算是一種反抗?!?br/>
據了解,這名醫生他們門診手術室2月份做了200多個手術,給醫院創造了幾十萬收入,但科室醫護人員月度績效到手幾千,護士人均獎金更是只有2000多元,還不如行政后勤那些不掙錢的人拿的“平均獎金”多。
掙得多、績效卻很少這只是一方面,博主透露,醫院竟然還推出了延時服務。本來門診下午4點半下班,醫院推出延時服務后,門診上班到晚上6點,沒有任何報酬,平白無故增加了1.5個小時。
博主怒斥道:“醫院領導妄圖通過延長醫護人員的勞動時間,來給醫院增加收入,讓不掙錢的多拿一點獎金,簡直可惡!不過放心吧,延時服務幾乎沒有病人來看病,企圖終究會落空。醫院不尊重知識和勞動,真正有技術、做實事的人拿的錢很少,還要強行增加服務時間來進行更多創收,所以為什么我們醫院的人才會頻頻流失呢?答案不言自明!”
“醫生掙1000,要被醫院拿走900多”本以為是少數,沒想到卻引發醫生共鳴,原來這竟非常普遍。
4月19日,河北一名神經內科醫生就表示:“確實是這么回事!科主任對我講,科室賺了1000塊,醫院要提走900塊,科室得到100塊錢(名曰績效),其中這100塊,醫生和護士再按照比例分配。無論怎么分,都需要科主任拍板。”
四川一名醫生則表示:“一線醫生最辛苦,分配不合理讓我們心里堵,你試試自己掙了1000,卻被醫院拿走900的感受?為什么有些醫生會躺平呢,就是我再努力也多不了仨瓜兩棗,但產生的價值卻讓一群不干活的人收入翻翻,而且我越努力,這幫人活的越舒服,你說氣人不?心里能平衡嗎?所以我的選擇就是,果斷辭職自己干,開診所,哪怕現在診所的收入大減,我也不想為他人做嫁衣,爭的就是一口氣!”
自己掙的錢,只能分10%,為何那么低?
拿走的90%,醫院花在了哪?
看到醫生的吐槽,我們也很困惑,科室居然只能得到總績效的10%,剩下的90%分給誰?醫院要怎么使用?
眾所周知,由于公立醫院是實行差額管理的事業單位,按理說當地財政應撥付40%的基本工資,但在2024整個上半年,部分醫院反映,實際僅撥付了不足20%,到手的基本工資偏低現象在中西部較為普遍。
例如,武漢某三甲醫院急診科主任介紹,她這兩年到手的基本工資僅為2100元,在這種情況下,醫生的收入只能依靠自己創收的績效。
又例如,據澎湃新聞報道,此前多位醫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涇川縣中醫醫院拖欠職工工資,績效15個月未發,臨聘人員每月僅1000多元的工資,基本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受到關注后,涇川縣委辦公室回復稱,經調查,涇川縣中醫醫院屬財政差額撥款單位,近年來,由于政策性支出增長較快,財政補助不足,醫院負債率逐年增加,因醫院資金困難,工資推遲一月發放,拖欠15個月實屬無奈之舉。
實屬無奈之舉,確實如此,極其依賴財政撥款的醫院都只能自己想辦法,更何況自負盈虧的醫院呢?
財政撥款不足,只能自己努力搞創收,所以績效成了醫生工資的大頭,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分績效呢,這個績效是科室自己掙的,可怎么分?
事實上,分配績效主要看收支結余,其中的收入部分, 是指科室收治病人獲得的檢查費、治療費、床位費等 ;支出部分則包括科室人員成本、房屋及醫療設備折舊成本等 ,收入減去支出后結余的錢,是醫院的總績效。一般來說,醫院要按10%-25%的提成給科室作為績效,科室主任在科室績效的基礎上按職稱及工作量分配給科室醫生和護士。經過一番解釋,這下你懂了?
由于每個科室結余的錢不同,醫院內部也沒有轉移支付這一說,以科室結余定績效的方式較為普遍,所以, 各個科室的績效差別很大。醫院的心內科、神內科、消化內科都屬于績效高的科室,在一些醫院,神內主治醫師的績效收入甚至比績效不好的科室醫生高出1萬多。
上海一家三甲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曾表示,他所在醫院的整形美容外科、輔助生殖科收入是較高的,甚至遠高于腫瘤、器官移植等科室。開一個雙眼皮1萬-2萬元,一位醫生每天都做30-50個雙眼皮,短平快且沒有消耗,自然,他的績效就會非常好;而搶救生命的一些科室,比如一個肝移植整個團隊要忙一整天,雖然社會效益高,但對醫院來說經濟效益可能是虧的,分到每個醫生手里的績效更沒有多少。
這名骨科主任說道:“績效偏低的科室主任醫師年收入與別的科室主任相差一兩百萬都很正常。”
所以,我們要回答之前的問題:醫生掙1000,醫院要拿走900,醫院只給科室10%的績效,是不是太低了?
確實太低,因為醫院普遍會按照10%-25%的平均線給科室作為績效,大部分都是總績效的15%,浙江某醫院有一段時期甚至拿出了總績效的30%分給了醫護,受到職工們的一致好評。
有人會問,醫院剩下90%的績效,醫院要怎么用、怎么規劃?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行政后勤人員的績效肯定在這90%里面。
一位江蘇無錫某縣三甲醫院的醫生就介紹過,他所在醫院有9位副院長,27個大行政管理部門、61個具體分管部門,行政人員比例在30%-40%,而他們的工資獎金都需要我們臨床一線職工去創收。
醫生躺平要警惕!
想要醫生不躺平
醫院要在晉升機制、工資激勵、情緒價值下功夫
績效分配很難改變,在這個話題下,我們看到很多醫生都有躺平的想法。按照他們的意思,躺平不是不干活了,而是沒有努力的想法了,干好干差都不在意了,隨醫院怎么搞去吧,倒了黃了都跟自己無關。
筆者猛然想到了史鐵生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真的不想活了,他是不會說出來的;相反,如果一個人總是對著別人說自己不想活了、想死,那他并不是真的想死,其實他是想得到別人的關愛。
同樣的道理,口頭上總是說躺平的醫生,可以判定,他并不是真的想躺平,我們甚至有理由認為他是一位十分優秀、有熱情、有熱枕的醫生,之所以頻頻說出躺平的話,是因為他渴望醫院能變得更好,但由于自己力量微薄,無法改變醫院一些不合理的現狀,只能無奈地說出“我要躺平、我要躺平”之類的話。
所以,沒有想要躺平的醫生,只有想躺平的醫院,當一個醫院已經陳腐到可以完全漠視醫生的晉升、激勵,甚至還沒有一點人文關懷,也就是不能提供情緒價值,這樣的醫院只會讓越來越多的醫生遠離。
可以看到,近年來,一些醫院中出現了優秀醫生“擺爛”的現象,即這些醫生突然變得消極怠工,不再積極投入工作。這種現象不僅影響醫療服務質量,也對醫院的整體形象和患者滿意度造成負面影響。
必須要指出,導致優秀醫生“擺爛”的三個主要原因就是:領導的故意打壓、激勵機制的不到位、情緒價值的缺失。
在一些科室,領導層可能存在權力濫用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因為個人偏好、利益沖突或其他非專業因素,對某些優秀醫生進行打壓。這種打壓可能表現為不公正的工作分配、晉升機會的剝奪、甚至是公開的羞辱和排擠。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醫生的職業發展,也破壞了醫院內部的公平競爭環境。
另一個,是我們本文著重探討的,在非常多的醫院,薪酬體系與醫生的工作績效并不掛鉤。即使醫生工作出色,也可能因為薪酬體系的不合理而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種薪酬與績效脫節的現象,削弱了醫生的工作積極性,導致他們對工作失去熱情。
試想,自己掙了1000,經過層層分配,自己只能拿到幾元的績效,過低的績效分配,放在任何一個醫生身上都會導致躺平擺爛!
最后,醫生作為高壓力職業群體,他們的情感需求同樣重要。然而,在一些醫院中,管理層往往忽視了醫生的情感需求,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懷。這種忽視可能導致醫生感到孤立無援,進而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這就是醫院沒有提供情緒價值。
醫客說
目前,很多醫生已經表現出了躺平的姿態,我們需要引起警惕,想要他們不躺平,醫院需要在晉升機制、工資激勵、情緒價值等方面下功夫!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梅斯醫學,作者阿拉斯加寶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