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昭通:特色閱讀點亮城市文化之光
春日里的烏蒙大地,百花盛開,書聲瑯瑯。一場以“書香昭通”為主題的全民閱讀熱潮,正以創新多元的形式在金沙江畔涌動。從峽谷深處的“背篼圖書館”,到書聲瑯瑯的校園;從書香浸潤的政協機關,到充滿溫暖守護的特殊教育,昭通以特色化、分眾化的閱讀服務體系,繪就出一幅全民閱讀的立體畫卷。
山間背簍載書香,文化甘霖潤深山。3月27日,大關縣“背篼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走進靖安鎮五星苗寨小學。活動現場,孩子們通過誦讀經典、分享感悟、趣味競答、參觀展覽等形式,獲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這樣的場景,正是“背篼圖書館”創新實踐的生動注腳。自2016年起,大關縣“背篼圖書館”便踏上了知識傳遞的征程,截至目前,已開展64場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服務群眾達37800人次,送出192000冊書籍。
如今,大關縣已有20余家單位加入“背篼圖書館”服務行列。大家攜手并肩,不斷充實群眾“文化糧倉”,在全社會營造“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
校園護苗正當時,書香浸潤少年心。昭通市實驗中學的“護苗”專項行動,構建起立體化閱讀防護體系。校園內的“紅色書吧”實現班級全覆蓋,“新時代好少年”主題班會每月開講,校本教材《烏蒙星火》收錄本土紅色故事32篇。
高三學生張曉萌在讀書筆記中寫道:“《西南聯大求學記》講述了先輩們在戰火紛飛中堅持求學的故事,讓我明白,越是艱難時刻,越要堅守精神家園。”該校與市圖書館共建的“書香校園”工程成效顯著,年借閱量突破2萬冊,還培育出省級、市級的“閱讀之星”,真正實現以書香護航青春成長。
政協書香聚共識,履職盡責顯擔當。走進昭通市政協機關,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走廊里翰墨飄香,政協人的情感與精神浸潤于墨跡、付諸筆端;文史資料和圖書閱覽室里,展板與展品、書籍與史料,共同講述著相關的歷史故事。“近年來,政協的書香味越來越濃了,委員們的履職活力也越來越足了,‘書香政協’建設收到了增長知識、增加智慧、增強本領的成效。”昭通市政協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在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的“院壩讀書會”現場,政協委員楊德坤結合《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為社區干部解讀政策要義。這種“讀書+履職”的深度融合,使書香真正成為凝聚共識的紐帶。
萬家燈火伴書聲,親子共讀樹新風。昭通市婦聯打造的“1小時親子閱讀”計劃,讓千千萬萬個家庭找到情感聯結新方式。在鎮雄縣母享鎮“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每周六的親子故事會座無虛席。留守兒童王雨欣通過視頻連線,與在外務工的父母共讀《家書》,屏幕內外淚水與書香交織。
市婦聯聯合多部門開展“書香家庭”評選活動,讓閱讀成為新時代家庭建設的亮麗底色。
職工書屋綻芳華,產業書香助振興。昭通市總工會在蘋果分揀車間創設“晨讀10分鐘”活動,在建筑工地搭建“午間讀書角”,讓書香浸潤勞動一線。“書中的精益管理理念,幫助我們優化了6道蘋果分揀工序。”產業工人李祥在“工匠讀書會”上感慨道。在魯甸花椒產業園,“田間讀書會”將種植技術與文學經典有機結合,培育出一批懂技術、有文化的“新型產業工人”。
特殊關愛暖人心,書香無礙向光明。昭通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視障閱覽室里,指尖撫過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沙沙聲,與有聲書《平凡的世界》的朗讀聲交織成特殊樂章。學生楊小勇在作文中寫道:“書中的海倫·凱勒告訴我,心靈的眼睛永遠明亮。”該校與市圖書館共建無障礙閱讀資源庫,年均開展閱讀活動46場,用書香為特殊群體打開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
從山區到城市,從校園到家庭,從職工到特殊群體,昭通市通過一系列特色閱讀活動,讓書香浸潤每一個角落。昭通,這座有著朱提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正以書香涵養城市氣質,用閱讀凝聚發展力量。未來,昭通市將繼續深化“書香昭通”建設,創新閱讀推廣方式,讓閱讀成為市民的生活習慣,讓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隨著“書香九進”工程的深入推進,烏蒙大地的閱讀燈火必將愈發璀璨,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文化動力,點亮更多人的精神之光。
來源/昭通日報 記者 唐龍泉飛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