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通訊員 劉廣凡 李志川
眼下,正值蘆筍采收的季節,在濮陽市南樂縣楊村鄉何莊村,一壟壟整齊劃一的蘆筍溝旁隨處可見村民們腰挎籃筐,穿梭其中,熟練地采收著新鮮蘆筍。
近年來,楊村鄉何莊村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依托本地資源稟賦,深耕蘆筍種植產業,通過家庭農場引領、多元用工賦能、產量效益并重的發展模式,勾勒出一幅農民增收、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 家庭農場領航,激活產業發展 “新引擎”。在何莊村的蘆筍田里家庭農場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農戶以家庭為單位組建農場,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高效的決策模式,實現了從選種、栽培到采收、銷售的全鏈條精細化管理。農場主們主動對接農業技術部門,引入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科學施肥、精準灌溉等措施,不斷提升蘆筍產量與品質。這種 “傳統家庭經營 + 現代農業技術” 的融合模式,既保留了小農經濟的靈活性,又注入了規模化發展的新動能,為蘆筍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元用工賦能,共繪共同富裕 “同心圓”。產業發展的同時,何莊村始終將帶動村民增收作為重要目標。在蘆筍種植、管護、采收等環節,優先吸納貧困戶、婦女和老年群體就業,打造多元化用工格局。貧困戶通過家門口的務工機會實現穩定脫貧,婦女憑借細心耐心成為田間管理的 “主力軍”,老年村民則依托豐富的農事經驗發揮余熱,各群體在產業發展中找準定位、各展所長。?
產量效益雙贏,書寫鄉村振興 “成績單”。經過多年發展,何莊村蘆筍產業已初具規模。目前,全村蘆筍種植面積達 150 畝,平均畝產突破 3000 斤,按每斤 7.5 元的市場價計算,年總產值超 300 萬元。亮眼的數據背后,是村民日益鼓脹的 “錢袋子” 和持續高漲的種植熱情。隨著產業影響力不斷擴大,周邊鄉鎮紛紛前來考察學習,為何莊村蘆筍產業的擴張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如今,蘆筍已成為何莊村的 “金字招牌”,不僅激活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 “何莊經驗”。
下一步楊村鄉將持續加大對蘆筍產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延伸深加工鏈條等舉措,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集約化發展。同時,計劃投資建設現代化冷庫設施,通過延長蘆筍保鮮期實現錯峰銷售,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讓小小蘆筍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審核:張松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