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莫過于自己的生命。
但是在兩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告訴我們,舍生取義的氣節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
新中國是在無數烈士的犧牲中建立起來的,開國元帥賀龍滿門忠烈,宗室里光是有記載的烈士就有2050人。
賀龍元帥的外甥向軒,父母先后就義,而向軒本人除了烈士子女還有一個特殊身份,那就是最小的參與長征的紅軍戰士之一。
兩個媽媽先后犧牲
1916年,賀龍組隊襲擊了芭茅溪鹽局的稅警,奪取了武器。
而當時年僅18歲的賀滿姑和兄長一樣彪悍,在知道賀龍奪槍之后,居然和兄長討槍,也要鬧革命。
作為一介女流,賀滿姑巾幗不讓須眉,不僅武藝高強,還非常善于使用雙槍,彈無虛發。
不過對于這個彪悍的生母,向軒實在沒有什么印象。
因為在他只有兩歲的時候,就和母親還有三個兄弟姐妹一起被抓進了牢里,要不是大姨賀英的營救,他們幾個小家伙也是兇多吉少。
當時賀龍率主力離開,偏偏在這個時候游擊隊內部出了叛徒。
根據地遭到了敵人的偷襲,賀滿姑和大部隊走散,帶著幾個孩子轉移,結果因為寡不敵眾被俘。
母親賀滿姑終因不肯透露兄長賀龍下落,最終壯烈犧牲。
自此之后,向軒就把大姨賀英當作了自己的母親,賀英也視向軒如己出,不僅照顧生活起居,還在戰斗之余教他使用槍械。
可是令小向軒沒想到的是,幾年之后,他又要經歷一次和親人的生離死別。
1933年,同樣是因為叛徒告密,賀英行蹤暴露,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犧牲在了游擊隊駐地。
臨終前,賀英將一袋裝著銀元的小布袋,還有向軒心心念念的手槍交給了他。
“趕快走,找大舅,找紅軍,報仇!”這是賀英媽媽和向軒說的最后一句話。
幾年前親生母親的犧牲,向軒并沒有多大感覺,因為那個時候他才兩歲。
而如今面對親人的又一次犧牲,向軒依然來不及多想,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逃命。
靠著賀英媽媽的掩護,向軒跑到山上的一塊大石頭后面躲了起來。
獲得喘氣之機的向軒突然感覺腿上一陣劇痛,原來當時只顧著逃命,沒發現自己的小腿早就中彈了,想要動彈卻沒有半分力氣。
好在不久后,接應的游擊隊趕到,向軒才最終活了下來。
年僅九歲走完長征
游擊隊將向軒帶到了賀龍身邊,當時年僅七歲的他也得以正式加入紅軍,成為紅二、六軍團司令部的勤務員和通信員。
兩年之后,向軒就成為了通信班班長,成為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戰士。
根據向軒后來的回憶,當時他們這個通信班全部都是他的同齡人,而且大都是和他一樣的烈士子女。
在長征路上,他們這群小孩子經常受到照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個過程很輕松。
由于缺少食物,紅軍戰士們連草根都只能輪流吃,但是向軒依然挺了過來。
抗日戰爭期間,14歲的向軒前往抗日一線,擔任八路軍120師司令部通信員,參加了宜川、寶雞等戰役。
1948年夏,在陜西省大荔縣的荔北戰役中,時任西北野戰軍358旅工兵連連長的向軒。
因部隊缺少重型武器,帶領工兵連用改裝的土炮轟開敵人的碉堡,取得戰斗勝利。
在長期的戰斗中,向軒身負26處槍傷,右眼幾乎失明,體內至今仍有彈片未取出。
1955年,當初那個長征中最小的紅軍戰士,已經是個身經百戰的老兵,被授予中校軍銜。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向軒作為賀龍的外甥,資歷也足夠“老”,只被授予中校軍銜確實低了點。
可向軒本人卻對此毫不在意,他也從未借用自己的家庭關系牟取利益,始終低調生活。
直到退休的時候,他也沒有屬于自己的房產,而是居住在干休所,過著簡樸的生活。
結語
或許是因為小小年紀就經歷了生離死別和長征,向軒并不在意這些虛名和享受,一生都在秉持著舅舅和兩個母親的教誨。
直到2023年離世的時候,附近居民才意識到身邊住著這么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戰士。
向軒的二兒子時常回憶起父親講述的故事。
他說自己小時候吃過太多的苦,把這些“苦”說出來,是為了讓后輩們了解這段歷史,珍惜如今這來之不易的“甜”。
參考資料:
“以身許之”乃大情懷_央廣網
7歲參軍9歲長征,長征中“紅小鬼”的形象原型原來是他 - 中國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