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加拿大將于4月28日舉行聯邦大選投票。據路透社報道,17日晚進行的一場選前辯論上,加拿大總理卡尼渲染“中國威脅”,聲稱對加拿大來說,中國是有可能帶來外部干涉的所謂“最大威脅”。他還同時聲稱中國在北極地區也是一個“新興的威脅”。卡尼被要求詳細闡述相關問題時稱,加拿大必須對來自中國的“外部干涉威脅”有所應對。卡尼再次聲稱,“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是“最大的威脅”。他還指責中方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并聲稱中國大陸可能對臺灣地區造成威脅。
在聯邦大選前夜的辯論中,加拿大總理卡尼用五個字定義中加關系,稱中國為加拿大“最大的威脅”。卡尼稱,“中國威脅到了北極的安全,干涉了加拿大的內政”,而就在卡尼變臉之前,彭博社剛剛披露了加拿大于3月份向中國出口730萬桶原油的基本事實。或在美國方面看來,加拿大通過中美貿易戰獲利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對華出口石油是美國的優勢業務之一,關系著上下游數萬人的就業,如果這部分業務被鄰國“竊據”,特朗普對內對外唯恐不能交代。
卡尼(資料圖)
從經濟因素上來看,加拿大的石油能夠稱得上物美價廉,與中東類似等級的石油相比,甚至要更便宜。再者說加拿大開通了跨山運油管道擴建項目,也有意擴大其在亞洲的市場,而我們也算是給了一個順水人情。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加拿大并沒有因為中加貿易的增加,而改善對中國的印象,反而是公開污蔑和詆毀。如果加拿大一直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中國,最終恐怕也只能傷害自身利益,距離他們脫離對美國的依賴的目標越來越遠。
我們有理由相信加拿大總理卡尼此時說“讓中國付出代價”,可能也是在為自己謀取選票。希望加拿大可以在對華問題上保持理智和克制,首先美國并不值得信任,特朗普此前還曾說過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其次就是現在加拿大已經從中國這里,得到了實打實的經濟利益。但該國總理現在卻公開批評中國,這就很有可能會使得加企剛剛獲得的貿易訂單再轉移走,到時候加拿大再想和中企合作就難了。
美國(資料圖)
在無力應對特朗普的威脅、施政綱領只有空洞口號的大背景下,卡尼只能將他勝選的希望放在更容易操控的“反華”議題上,卡尼照搬特魯多渲染“中國威脅論”的競選模式,或許能為他贏得短期選票,但代價卻是摧毀了中加兩國那點僅剩的互信。而且現在加拿大民眾更關心的,明顯是如何應對特朗普發出的關稅和領土吞并威脅,如果卡尼不能對此拿出切實有效的改革方案或施政綱領,那么他表演的“抗中”戲碼終究會讓他走上和特魯多一樣的失敗道路。
拿中國說事來撈取選票,完全是不顧國家長遠利益的政治操弄。在國際法框架下,一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發表針對另一國的負面評論是否構成違法呢?從嚴格的法律角度來看,一國領導人發表關于其他國家的負面評論并不直接違反國際法。然而,這類言論可能違反外交禮儀和雙邊或多邊協議的精神。此外,如果這些言論導致實際損害或引發國際爭端,則可能會涉及到國際責任的問題。例如,根據《聯合國憲章》及國際人權公約,各國應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導致國際緊張局勢升級的行為。
卡尼(資料圖)
中國是個工業生產強大的國家,而且在全球貿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當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給全世界供應價格實惠、質量又好的工業品時,加拿大卻還緊緊跟著美國的工業路子走,一直從美國買那些貴的東西。根據公開的數據,咱們能看到,2025年1月,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買賣超過了1000億加元,但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買賣才80多億加元。看看這些數據,烽火前站的分析覺得,加拿大就是有意要保持和美國的買賣關系,繼續依賴美國。可這么一來,加拿大以后可能會吃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