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將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表示,停止與中國接觸是“愚蠢的”。報道稱,里夫斯將于下周參加與美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的談判。有人猜測,華盛頓可能會在貿易談判中向英方施壓,要求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里夫斯對此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認為不與中國接觸是非常愚蠢的。這就是本屆政府的觀點。”里夫斯還暗示,將支持快時尚公司Shein在英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Shein成立于中國,目前總部設在新加坡。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資料圖)
美國政界早有風聲,要求英國在談判桌上對華“劃清界限”。里夫斯在唐寧街10號的辦公室拍著桌子回應:“今年1月訪華時達成的協議,已經給英國農產品出口撬開每年5億英鎊的市場。”她掏出手機展示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英跨境支付規模同比激增47%,僅金融服務領域就新增2300個崗位。
自從英國脫歐以后,就想“退群單干”的玩家,現在既要應對通脹高企,又要尋找新的市場。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既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又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的“頭號玩家”。我國車企呢,比亞迪剛在英國開設了旗艦店,英國急著借中國的綠色技術完成絳中和的目標,這種“你出技術,我出市場”的合作才能使雙方都能共贏。英國雖然其財政部長喊話合作,但英國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和美國“唱反調”。
斯塔默(資料圖)
如今的英國斯塔默政府和之前的政府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國積極圍堵和遏制中國的時候,英國在過去幾年跟著美國上躥下跳,在多個領域支持了美國的戰略,不過如今的斯塔默政府已經意識到了緊跟美國的危機,為此進行了調整,從而就有了瑞切爾·李維斯的公開表態,實際上這是英國跟美國說不的表現,也是對于最近美國發動對于全球關稅戰的抗議。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已經對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包括英國也受到了影響,顯然英國是不會坐視自己的利益受損,為此開始反制。
里夫斯的對華友好言論在英國政壇引發震蕩。保守黨議員約翰遜批評稱:"這是對美國盟友的背叛。"但工黨后座議員史密斯反駁道:"當美國要求我們禁止華為時,他們自己卻在購買中國光伏組件。這種雙重標準不能容忍。"在野黨自由民主黨則提出"第三條道路",主張建立"科技聯盟"而非選邊站隊。該黨領袖布雷迪表示:"我們既需要與中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也應在人工智能等領域設定共同標準。"
另外,還有港媒在報道中提及,盡管英國沒有面臨大規模的美方所謂“對等關稅”,但其國內的反美情緒日益高漲。很多英國民眾都認為,他們“很難不贊同中方的說法,美國在搞全球霸凌”。由此可見,特朗普上臺后,因瘋狂推行“美國優先”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美歐關系惡化,進而影響英國對美態度,這應該也是促成倫敦方面尋求改善對華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英國(資料圖)
英國緊跟美國的戰略,實際上沒有獲得實際的利益,隨著美國陷入多重危機,英國的立場已經開始了改變。當華盛頓還在糾結"對華強硬"的政治正確時,倫敦正以實際行動證明: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單邊脫鉤的企圖都將付出慘痛代價。里夫斯的表態不僅是對美國戰略的理性回應,更是對英國經濟現實的清醒認知。正如她在采訪中最后強調的:"我們的目標不是對抗,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