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是至高無上的,受到萬民的敬仰,就連死后也是非常的隆重,精心選擇的風水寶地,超多的陪葬品,都是世間最好的。
正是因為這樣,皇帝的陵寢是圣神不可侵犯的,但其中珍貴的陪葬品是那些盜墓者最向往的地方,孫殿英就曾炸開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
相比之下,孫殿英的行為還不是最可恨的,另一個盜墓者叫王紹儀,他的盜墓行為非常的嚴重,僅僅用了兩個月就將清東陵中的157座皇陵洗劫而空。
他是怎么辦到的,又是如何將其中的陪葬品運送出來的?
1. 人物介紹
根據史料記載,在順治皇帝微服出巡的時候,就命人看了一下清東陵的風水問題,在得知這是一塊風水寶地的時候,馬上就將其作為了自己的墓地。
后來清朝的統治者就將其選為了皇家陵寢,因此,只要是清朝的統治者去世以后就將其葬在了這里,這也是清東陵規模巨大的原因。
到了軍閥混戰時期,孫殿英就曾炸開過清東陵的墳墓,將其中的珍寶洗劫一空,這也算是清東陵第一次遭受劫難,在那之后,又慘遭王紹儀的毒手。
話說,這個王紹儀到底是個什么人物,竟有如此大膽盜取清東陵?在那時冀東平原的荒村土路上,常能看見一個背著彈棉花弓的漢子。
他佝僂著背,邊走邊吆喝,粗糙的手掌被弓弦磨得滿是老繭——這便是早年的王紹儀,生于清末民初的動蕩年代,他的童年在饑寒交迫中度過。
父親早逝,母親靠著給人家洗衣物拉扯他長大,十三歲那年,母親咳血離世,留下他在亂世里獨自討生活,最初,王紹儀跟著鄰村老匠人學彈棉花。
走街串巷的日子雖清苦,倒也能勉強糊口,但他生性懶散,總嫌這份營生來錢太慢,每到夜深,他便蹲在村口老槐樹下,聽那些跑江湖的商販吹噓外面的繁華。
眼里閃爍著貪婪與不甘,尤其當聽到有人說起清東陵附近的神秘傳聞,那些深埋地下的金銀珠寶,像鉤子般勾住了他的心。
二十歲那年,王紹儀在集市上與人爭執,失手打傷了人,為躲避官府追捕,他逃進深山,誤入馬福田的土匪窩,在這里,他第一次見識到暴力帶來的“捷徑”。
馬匪們打家劫舍、勒索鄉紳,每次得手都能換來酒肉和銀元,王紹儀很快被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腐蝕,他變得兇狠暴戾,參與搶劫時比誰都下得去手。
某次,馬匪團伙盯上了清東陵附近的富商,行動中,王紹儀隔著圍墻望見陵區巍峨的宮墻,聽老土匪講起陵寢中陪葬的稀世珍寶,內心的欲望徹底被點燃。
2. 精心準備
1928年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時,王紹儀作為馬匪的小頭目,本想趁亂分一杯羹,不料孫殿英以剿匪為名,將馬福田部打得七零八落,王紹儀僥幸逃脫,狼狽地躲進深山。
他靠著挖野菜、偷農戶家禽度日,這段落魄的日子,非但沒讓他改過自新,反而讓他對東陵的財寶更加執念,他時常在山洞里對著月光喃喃自語:“那些本該是我的……。”
因為孫殿英盜墓的事情,整個社會都在討論這件事情,盜墓的事情處于風口浪尖,利欲熏心的王紹儀特不敢再打清東陵的主意,于是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多年的規劃。
剛開始的時候,王紹儀也是裝作是別的村子來逃難的,村子里的人看他也是非常的可憐,就收留了王紹儀,漸漸地他就融入了這個村子。
平日里,王紹儀趕著農活,彈彈棉花,做做農活,在這些掩飾之下,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目的,總是悄悄的調查清東陵的情況,好時刻準備動手。
首先,他在當地酒館茶館四處游蕩,用幾塊碎銀收買了幾個嗜酒如命的落魄守墓人,這些世代守護皇陵的后裔,在酒精的麻痹下,漸漸吐露出地宮入口、機關布局等關鍵信息。
為確保萬無一失,王紹儀甚至親自偽裝成貨郎,背著裝滿針頭線腦的木箱,在陵區周邊村落來回穿梭,他刻意接近那些因戰亂而生活困苦的村民。
用“皇陵財寶本應救濟百姓”的謊言蠱惑人心,漸漸地,村里的地痞、失業的苦力,甚至一些走投無路的退伍兵,都被他納入麾下,短短半個月,竟聚集起一支百余人的隊伍。
然而,王紹儀明白,沒有官方庇護,盜墓之舉必將招致殺身之禍,他咬牙拿出積攢多年的積蓄,又托關系結識了冀東軍區第十五軍分區敵工情報隊隊長張盡忠。
深夜的密室里,王紹儀將一對翡翠玉鐲塞進張盡忠手中,言辭懇切:“張隊長,皇陵里的寶貝能讓兄弟們過上好日子,到時候您也能風風光光的。”
3. 洗劫一空
在利益誘惑下,張盡忠不僅默許了盜墓行為,還為他們提供槍支彈藥,并利用職務之便封鎖消息,萬事俱備后,王紹儀在一處隱秘山洞中召開“誓師大會”。
昏暗的油燈下,他揮舞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惡狠狠地說:“咱們干這票,成了就是人上人!誰要是敢走漏風聲,就跟這木頭一樣!”說罷,一刀將身旁的木樁劈成兩半。
眾人被他的狠勁震懾,紛紛立下毒誓,當月光再次灑滿清東陵時,王紹儀帶著這支武裝團伙,如豺狼般撲向那些沉睡的陵寢。
他們手中的鐵鍬、炸藥,以及眼中的貪欲,即將給這片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土地帶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他們靠著這寫些簡陋的工具敲開了一座座充滿珍寶的墓室。
深夜里,同治帝惠陵首先遭到毒手,隨著“轟隆”一聲巨響,炸藥炸開墓道入口,王紹儀親自帶隊沖進地宮,棺槨被粗暴劈開,同治帝與孝哲毅皇后的尸骨被拋在一旁。
陪葬的金冊、玉器、珠寶被洗劫一空,嘗到甜頭的盜匪們更加瘋狂,轉而盯上康熙帝景陵,因景陵地宮積水較深,王紹儀竟命人抽干積水。
將康熙帝及四位皇后、一位皇貴妃的尸骨浸泡在泥水中,只為奪取陪葬珍寶,短短兩個月內,從帝陵到妃園寢,157座陵寢接連遭殃。
盜匪們為爭搶財物自相殘殺,陵區內哭聲、罵聲、爆炸聲交織,當他們離開時,清東陵滿目瘡痍——殘破的石門、破碎的棺槨、散落的白骨與被踐踏的祭祀建筑,
訴說著這場浩劫的慘烈,直到冀東軍區與國民黨軍統聯合追捕,王紹儀的惡行才得以終結,但無數珍貴文物已流落四方,成為中華文明永遠的傷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