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加拿大將于4月28日舉行聯邦大選投票。據路透社報道,17日晚進行的一場選前辯論上,加拿大總理卡尼渲染“中國威脅”,聲稱對加拿大來說,中國是有可能帶來外部干涉的所謂“最大威脅”。他還同時聲稱中國在北極地區也是一個“新興的威脅”。卡尼被要求詳細闡述相關問題時稱,加拿大必須對來自中國的“外部干涉威脅”有所應對。卡尼再次聲稱,“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是“最大的威脅”。他還指責中方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并聲稱中國大陸可能對臺灣地區造成威脅。
軍事上依附美國,經濟上依賴中國等消費大國的市場,這使得加拿大在面臨中美貿易戰的沖擊時,表現出“首鼠兩端”。即一會擔心與中國走近,引發美國方面的強烈反彈;一會又視美國為親密盟友,對中國內政橫加指責。在聯邦大選前夜的辯論中,加拿大總理卡尼用五個字定義中加關系,稱中國為加拿大“最大的威脅”。卡尼稱,“中國威脅到了北極的安全,干涉了加拿大的內政”,而就在卡尼變臉之前,彭博社剛剛披露了加拿大于3月份向中國出口730萬桶原油的基本事實。
貨運(資料圖)
加拿大西部的跨山管道擴建項目去年投產,為中國和其他東亞石油進口國獲取艾伯塔省的豐富原油儲備拓展了渠道。英國沃泰克薩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從溫哥華附近的輸油管道終端港口進口的原油增加至前所未有的730萬桶,本月這一數字有望進一步上升。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已從最高點的2900萬桶降至300萬桶。報道稱,流向中國的北美石油的變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重塑全球貿易關系引發經濟和戰略混亂的又一例證。
加拿大總理公開表露反華之意,第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就是4月28日即將到來的大選,拿著涉華問題進行炒作以提高支持率,這樣的事情美日菲等國都有發生,甚至就連澳大利亞總理,也在大選前拿中國港口說事。而卡尼在這個時候渲染中國威脅,無非也是想要挑動民眾情緒,提升其所在自由黨的支持率。加拿大目前也正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威脅,要知道,特朗普在公開場合都已經將其稱為美國的第51個州了,所以卡尼也像是轉移美國政府的視線,讓他們將目光轉移到中國身上。
卡尼的問題在于,在接任加拿大總理前,他是一個金融領域的技術官僚,從未參選任何公職。這一點從他這番莫名其妙的對華強硬言論就能看出來:現在加拿大面臨的直接威脅,明明是特朗普的關稅戰和領土吞并,但卡尼卻在競選辯論時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對房間里真正的“大象”視而不見。這種對美國威脅的刻意忽視,既可以說是卡尼政府對美國結構性依賴的無可奈何,也暴露出卡尼雖然自稱“與特魯多不同”,但由于他毫無執政經驗,只能機械、盲目地照搬前人的經驗。
事實上,中加兩國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在貿易方面,兩國的經濟往來為雙方企業和民眾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廣闊的市場為加拿大的農產品、能源等產品提供了銷售渠道,同時也為加拿大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在人文交流領域,兩國的教育、旅游等往來頻繁,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中國帶來外部干涉” 的說法更是荒謬至極。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不干涉他國內政。反觀加拿大,在一些國際事務中卻常常跟隨某些西方國家。
對于加拿大政客的“中國威脅”言論,中國外交部已多次駁斥:中方始終是世界和平的貢獻者,不干涉他國內政。臺灣、新疆、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加方無權指手畫腳。希望加拿大政府言行一致,停止炒作不實言論,推動中加關系重回正軌。選舉政治下的“中國牌”還能打多久??加拿大政客渲染“中國威脅”,背后是選舉策略、經濟困境和外交壓力的綜合作用。但長期來看,這種“甩鍋”行為無助于解決加拿大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損害中加經貿合作,最終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