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4月19日,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非’常來‘電’,點亮匠心”生活節,全面體現廣西非遺傳承的電力守護,展現能源央企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的積極作為。活動聯動全平臺打造沉浸式非遺盛宴,開啟“非”常直播間,直播點贊觀看人數超十萬人,現場吸引了超千名市民及游客參與。
非遺知識問答互動。鄧有雄攝
活動精心設置了“非遺”展覽秀、“非”常有趣、“非”常好禮、“非”常美拍等多元活動,構建起“觀、學、玩、品”的沉浸式體驗。現場精彩表演目不暇接:“非遺”快閃表演瞬間點燃全場熱情,趣味山歌問答環節讓觀眾在悠揚歌聲中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非遺”展覽秀集中展示了竹編、繡球等六大技藝品,直觀呈現了電力賦能傳統工藝創新性變革。在“味”你而來美食區,五色糯米飯、梧州龜苓膏等特色小吃琳瑯滿目,現制油茶與酸嘢香氣四溢,引得眾人紛紛駐足品嘗。互動體驗區里,市民動手參與壯錦冰箱貼、漆扇等非遺手工制作,近距離領略非遺之美。
體驗“電炒茶”。洪瑩攝
在“電亮非遺”展區,壯錦、漆器、六堡茶、坭興陶四大非遺傳承人親臨現場,講解電氣化技術應用前后的顯著變化。國家二級評茶師、自治區級非遺六堡茶傳統技藝制作代表性傳承人、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陳伯昌表示:“過去制茶依賴經驗,如今智能控溫發酵房能夠精準把控品質,制作出風味各異的茶葉。‘電炒茶’為非遺傳承注入科技力量,也為傳統工藝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范例。”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自治區級非遺坭興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富盛說:“以前我們坭興陶從拉坯到燒制需要十幾天才能完成,現在有了電拉坯和電窯,燒制12小時后,降溫3天便可開窯,制作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機器人G1與市民互動。黃紫慧攝
活動現場,G1宇樹機器人成為焦點。它不僅擔當起“非遺體驗官”的角色,還成為現場活動人員得力的“工作搭子”。G1宇樹機器人積極參與客戶互動,開展“南網在線”宣傳推廣等工作,為探索人形機器人賦能電力服務模式創新積累了寶貴經驗。
此次活動還邀請了來自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國的東盟友人,一同體驗廣西非遺。“剛剛我體驗了電炒茶,炒出來的茶葉非常香,這也是電氣化的創新,非常與時俱進。”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柬埔寨留學生向南表示。
“我們不僅要做好電力‘供應者’,更要當好文化‘傳承者’。通過構建‘非遺+電力’生態圈,既讓傳統技藝煥發現代活力,也讓電力服務更好賦能廣西非遺產業升級,守護非遺‘帶電成長’。”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總經理沈濤介紹。
展望未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將繼續深化“非遺+電力”模式,推廣智慧用電服務,讓傳統技藝在智能時代持續煥發新生。同時,積極主動深入調研,精準了解客戶用電需求,針對在廣西的東盟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袁小惠、洪瑩、李姍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