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打開手機‘暢住助手’小程序進行實名認證后,刷身份證便能順利開鎖入住。”在重慶渝中區的熊貓公館,游客李芳對這種入住方式非常認可。“入住網約房流程變成自行規范登記后,解決了‘網約房’前臺缺失等問題,十分便利。”而這種方式,已成為該區大部分網約房的常態。
作為擁有重慶眾多熱門景點的轄區,僅今年春節假期,渝中區就接待游客1036.4萬人次,同比增長11.71%,網約房行業也隨之紅火起來。據統計,區內分布著“網約房”1.6萬余間、“網約房”經營主體1600余家、從業人員6000余人,市場經營規模達數億元。
然而,在“網約房”日益火熱的市場下,問題也油然而生。由于房源分散,監管難度大,一時間網約房成了矛盾糾紛的“高發地”,部分房源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
去年底,渝中區出臺了《重慶市渝中區網約房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積極探索網約房智慧監管改革,形成了數字賦能、多部門協同的管理新機制,而這背后也留下了政協堅實的足跡。
渝中區政協聚焦“網約房”新業態帶來的城市治理挑戰,組織委員開展“安全風險”委員監督性暗訪活動,通過蹲點調研及收集界別群眾意見,深入排查網約房安全隱患問題交相關部門立查立改,并召開專題重點協商會,提出《關于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促進網紅經濟發展的建議》。查輝、王磊等委員通過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種方式持續建言,希望明確政策導向,推動網約房管理服務由無法可依向有章可循轉變、由治安管理向全面服務轉變。
“我也參與了一些網約房突出矛盾的糾紛調解,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并通過區政協以各種形式向相關部門反映。”作為一名職業律師,王舒委員全程參與了《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
圍繞網約房產生的旅游投訴、消費糾紛、治安隱患等一系列問題,往往需要多部門聯動處置,屬于典型的“九龍治水”難題。“如果僅出臺部門管理辦法,起不到系統治理的作用。”馮嶺委員做了多番調研后提出,“新業態提出新考驗,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需要創新手段、統籌施策。”
如何創新監管模式,讓“網約房”成為“陽光房”?渝中區公安分局副局長蔡小龍介紹,渝中區建立了“一房一碼”動態積分管理機制,規范網約房線上報備、復核、賦碼、監管、退出等全流程機制。“我們還通過數據歸集、信息共享,實現多部門齊抓共管,確保網約房管理有規可依、權責清晰。”渝中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主任陳大斌說。
渝中區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正在建設委員民主監督直通車數字化平臺,接下來委員們發現網約房等問題線索可通過“隨手記”“隨手拍”直報部門處理機制,實現監督信息的快速收集、流轉、處理和反饋,進一步提升委員民主監督效率和效果。
上游新聞記者 陳竹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