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雅潔
2025年4月,華發集團與格力集團兩大國企巨頭聯手,共同組建珠海科技產業集團(下稱“珠海科技”)。
一名珠海國資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珠海科技的組建是珠海國資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一次重大戰略布局,其規模和影響力在珠海國資體系中將占據重要地位。
該人士表示,下一步,珠海科技將圍繞新能源、半導體、醫療健康以及人工智能、智慧家居“3+2”產業布局,試圖構建出一個規模實力雄厚、業務結構合理、產業資源豐富、專業能力突出的市管一級科技產業發展新平臺。
經濟觀察報獲悉,此次組建完成后,珠海科技將成為格力金投的股東,華發集團將控股并表珠海科技集團。
公開數據統計顯示,華發集團作為珠海最大的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截至2024年底,其資產總額超7200億元。
在另一名國資人士看來,這一動作,是珠海國資整合的“關鍵一子”,也標志著珠海國資正式邁入“超級平臺”時代。
不止珠海,包括上海、江蘇、長沙、鄭州等地也在加快地方國資平臺的重組與構建。
一名江蘇國資人士認為,2025年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據此,多地國資改革都在加速推進。
他說:“當前經濟形勢下,地方國資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亟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動作
2025年4月,珠海市國資委發布《關于組建珠海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珠國資【2025】50號),宣布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與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將共同組建珠海科技。
從注資與股權結構上看,格力集團將持有的部分股權和資產(含格力金投100%股權)對珠海科技進行注資。華發集團也將所持有的部分股權和資產(含華發科技股權)注入珠海科技集團。組建完成后,珠海科技集團將成為格力金投的股東,華發集團將控股并表珠海科技集團,格力集團參股。
經濟觀察報獲悉,盡管股權結構發生變化,但格力金投仍為相關控股公司的控股股東,珠海市國資委仍為最終實際控制人,公司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上述珠海國資人士表示,此次組建的決策背后,有著較為深遠的考量與布局。他說:“組建珠海科技產業集團,是珠海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尋找新增長點、開啟經濟增長第二曲線的戰略選擇。通過整合華發集團和格力集團的資源,未來有望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強化科技產業協同,提升整體競爭力。”
此次組建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布局新賽道、新技術、新模式,轉換增長方式,發展新質生產力,升級傳統產業、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
上述珠海國資人士舉例,具體來說,就是要打造一個規模實力雄厚、業務結構合理、產業資源豐富、專業能力突出的市管一級科技產業發展新平臺,發揮產業引領、產業培育、產業整合、產業集聚、產業放大的功能,推動珠海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下一步,珠海科技將圍繞新能源、半導體、醫療健康以及人工智能、智慧家居“3+2”產業布局。
上述珠海國資人士分析,這一布局旨在發揮市屬國資在產業投資、產業招商、產業金融等領域的稟賦優勢和資源協同效應,更好服務珠海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另一名國資人士看來,珠海國資此次大動作,旨在通過集中資源,打造“科技+資本”雙輪驅動的超級平臺,瞄準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上海、江蘇等地的國資改革形成區域競爭格局。
提速
不止于珠海,包括上海、江蘇等地在內的地方國資,也在加速完善國資平臺、布局相關產業。
以此前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科創”)與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投”)重組誕生的超級國資平臺為例,重組后的上海國投公司正在快速整合雙方資源,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公開數據統計顯示,上海科創集團作為上海唯一以早期創投為主業的國有核心投資平臺,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項目資源,管理資本規模達1200億元。
一名接近上海國資的人士預判,上述國資平臺的建立,有望持續提升科創投資能力。而且,重組后的平臺資本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將極大增強上海在科創領域的投資能力和影響力。
該人士表示,下一步,通過集中力量進行科技創新,上海還有望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未來,上海的該國資平臺將通過有針對性的投資策略,引導上海科創產業的發展方向,推動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上述接近上海國資的人士認為,其龐大的資本規模和資源整合能力將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打造更加完善的科創生態系統。
上海的運作經驗,引起了其他地區國資的注意。
2025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向外界透露“加快組建省國金投資集團”的消息。
目前,江蘇省國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國金”)已經正式登記成立,注冊資本300億元人民幣。
上述江蘇國資人士表示,江蘇國金已經于2025年2月12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00億元人民幣,由江蘇省財政廳全資持股。
這一省國金集團的主要職責是以市場化方式開展金融企業股權投資,通過股權轉讓、收購、置換等方式實現省屬金融企業股權歸集。江蘇國金還將支持金融企業補充資本金,推動全省金融資源更好協同,集聚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下一步,江蘇國金還將以股權為紐帶,推動省級金融板塊加強戰略協同和業務協作,打造“股、貸、擔、保、投”聯動的省級金融工具產業鏈。
風險
上述珠海國資人士坦言,珠海國資通過整合華發集團和格力集團等資源,雖然能夠提升整體競爭力,但也面臨著整合風險。
列入珠海國資委推動的國企重組整合中,涉及多個大型企業集團,整合過程中可能面臨文化差異、管理理念不同等問題,導致協同效應難以充分發揮。上述珠海國資人士表示,未來如何實現高效整合依舊是一個挑戰。
從珠海國資整體來看,當地國資正從“城投時代”向“產投時代”轉型,如格力地產退出房地產業務轉型免稅業務,轉型過程中也可能面臨市場不確定性、業務不熟悉等風險。
還有市場競爭風險。
他預估,2025年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珠海國資亦不例外。下一步,只有持續提升新國資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順利應對來自國內外的競爭壓力。
上述國資人士提醒,珠海國資還需警惕投資浮虧與資產減值風險。
該國資人士分析,格力集團在轉讓格力電器股權后,雖然獲得了大量資金,但需警惕其后續投資的上市公司持續出現浮虧,某種程度上,這也會影響整體資產質量。
一名參與上海國資平臺重組的人士,亦在關注整合過程中的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挑戰。在他看來,由于不同企業的業務范圍廣泛,整合過程中可能面臨管理效率下降、決策流程復雜等問題。
而且,上海國資平臺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布局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例如,在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國內外競爭對手眾多,上海國資平臺仍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債務風險是地方國資平臺面臨的另一挑戰。
江蘇作為城投債發行量較大的省份之一,部分城投平臺存在債務總量大、增長快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獲悉,以江蘇鹽城為例,該市便提出要控制國企投資行為,實施公益性項目提級管理,以防范債務規模無序增長。除了鹽城,江蘇其他多地的國資平臺也在加快市場化轉型,如揚州市江都區正在對國有平臺公司進行清理整合,推動市場化轉型。轉型過程中需要直面業務調整、人員安置等問題。
下一步,江蘇部分市屬平臺公司數量會大幅壓降,整合過程中可能還面臨資源整合、業務協同等挑戰。
王雅潔
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兼國資新聞部主任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國企國資等領域。擅長于深度分析報道、調查報道、以及行業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