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媒爆料美軍方動作不斷,先是高層人事劇烈變動。特朗普宣誓就職當天,馬克·米利上將的肖像從五角大樓摘下。米利曾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最高軍事顧問,因政見不合遭特朗普敵視,甚至被威脅處決,后得拜登預防性赦免。2月下旬,參聯會主席查爾斯·布朗及多名高級軍官被突然解職。布朗2023年獲拜登提名成為史上第二位非裔參聯會主席,任期本應到2027年。此次還包括美國海軍司令、空軍副參謀長等要員被撤換,被解雇的海軍司令弗朗凱蒂更是美國史上首個領導海軍且進入參聯會的女性。
特朗普(資料圖)
這波人事調整并非臨時起意。特朗普競選時就承諾清掃軍隊“覺醒派”,勝選后組建“戰士委員會”,識別支持“多元、平等及包容”倡議的軍隊高層,還有解雇名單流出。雖此前布朗看似解除危機,與特朗普觀看橄欖球比賽相談甚歡,但尋找其替代者的工作早已啟動。有說法稱,布朗曾發布視頻信談及種族歧視,承諾推動軍隊包容性,卻因此觸怒特朗普,關系急轉直下。
特朗普提名的參聯會主席繼任者丹·凱恩也備受爭議。凱恩是空軍退役三星中將,從未擔任過參聯會副主席、軍種參謀長或戰區司令官等常規晉升所需職務。盡管美國法律賦予總統豁免權,可這種任命仍屬罕見。特朗普稱凱恩在消滅“伊斯蘭國”方面表現出色,還回憶凱恩曾戴“讓美國再次偉大”棒球帽表達忠誠。不過這番說辭,反倒讓凱恩提名確認程序更復雜,外界質疑其能否保持軍事建議的客觀性。
查爾斯·布朗(資料圖)
除人事變動,美國軍事戰略布局也在調整。美國媒體曝光的“軍事重組計劃”顯示,國防部可能更名“戰爭部”,超半數受訪者傾向更名 。這一名稱變化,意味著美國軍事戰略從“全球防御”向更具攻擊性方向轉變。國防機構方面,作戰司令部將整合,歐洲與非洲司令部、北方與南方司令部計劃合并,預計節省3.3億美元,體現“本土回縮”和“輻射印太”態勢。駐日美軍擴編計劃中止,預計省11.8億美元,同時在印太組建駐韓/日太空軍司令部等機構。聯合參謀部、戰略司令部等核心部門也將架構調整,預計5年節省10億美元。甚至還考慮放棄北約最高盟軍司令一職,釋放遠離北約歐洲盟國信號。
特朗普(資料圖)
在國際事務上,美國對外政策也顯現新動態。特朗普政府考慮從東歐撤回多達1萬名美軍,這些部隊是2022年拜登政府為加強與烏克蘭接壤國家防御能力而部署的2萬人中的一部分。此提議若落實,或加劇盟友對美國“拋棄自己”的擔憂,俄方也會視美軍縮編為威懾力減弱。此外,特朗普發動關稅大戰,想借此搞到錢,以支撐其軍事霸權。他打算對全球加關稅,每年多收約7000億美元,還要求歐盟若想獲關稅豁免,得承諾購買3500億美元美國能源,同時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新預算案超1萬億美元。
美國這一系列動作,給全球安全與穩定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高層人事大換血,影響軍隊專業性和穩定性;軍事戰略調整,打破地區軍事平衡;對外政策變化,引發盟友關系緊張,國際貿易秩序也遭沖擊。未來,美國的這些轉變將如何影響全球局勢,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其后續發展,無疑會成為國際政治軍事領域的重要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