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毛毛,去把這個榴蓮給你陳伯伯送去。”
每當鄧公說這句話時,毛毛就知道肯定是有外賓來了,他們總是送來這種臭臭的水果。
別人都是敬謝不敏,唯獨后院的陳毅伯伯,看到后就犯了嘴饞,當場就要大快朵頤,還總是掰兩塊硬要塞給她和珊珊吃。
兩個小姑娘躲得遠遠地,每當這時候陳老總就開心得不得了:
“這么好吃的東西,你們竟然都不喜歡……”
這是鄧公女兒毛毛印象里最可敬可愛的陳伯伯,從小她就知道自家和陳老總一家關系特別好,她和陳毅的女兒珊珊更是從小到大的朋友。
然而就是這樣親密的關系,竟然在1967年發生了變化……
戰爭年代的友情
鄧公的女兒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著重描述過父親和陳毅的關系,稱兩人十分親厚。
他們都是四川人,又同樣有著留法勤工儉學的經歷,一起經歷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建國后又做了十多年的鄰居,甚至連水果都可以相互分享。
這種堅固又深厚的友誼,其實最早始于1929年。
這一年夏天陳老總前往上海,向中央匯報新四軍的情況,而鄧公當時正在中央擔任總秘書,在隨后的匯報中兩人才有著第一次接觸。
值得一提的是陳老總的這次匯報,鄧公聽得十分仔細,甚至做了不少筆記,而這些內容也為他之后領導的百色起義起到了關鍵作用。
長征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陳老總并沒有跟隨大部隊駐扎延安,而是一直在南方領導革命,帶領新四軍建設抗日根據地,指揮領導當地軍民抗戰。
而這一時期他和鄧公也只是互有好感的老鄉和同志,直到1944年,陳老總接到延安中央發來的電報,要他北上來參加中共七大會議,途經麻田時再次遇到了鄧公。
鄧公當時正在前方指揮部工作,了解到陳老總需要在麻田停留一段時間后,便幫助陳老總做了不少“功課”。
尤其是之前根據地“整風運動”的工作經驗,還有許多歷年來中央下發的文件,這些資料帶給陳老總很大的幫助,恰好補上了在南方工作時落下的功課。
陳老總在麻田住了10天,在這10天的時間里,他和鄧公有了進一步接觸。
與陳老總愛說愛笑的性格不同,鄧公是個沉穩內斂的人,但兩人卻都不乏四川人熱情。
在進一步接觸中,兩人的好感逐漸升級,并轉變成了志趣相同的友誼,鄧公的細心和周到,也給陳老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帶領的中原軍區遇到了領導上的困難,主要是中原軍區是幾大軍區中成立時間較長,人數眾多的隊伍,解放戰爭期間更是涵蓋了中心地帶的大部分省份。
管理這樣的大軍區,僅僅依靠劉伯承和鄧小平顯然有些不夠,因此兩人都希望中央能夠派一個有經驗的領導,來把總、管理軍區日常工作。
在人選上,劉鄧二人也經過了深思熟慮,覺得陳毅經驗豐富,最重要是他是軍政一手抓的人才,不管是在管理還是指揮戰斗上,都有著優秀的過往和經歷。
當時正好戰事膠著,中原軍區只有陳老總來主持軍政大局,他們二人才可以趁機脫身,專心指揮前線戰斗。
于是兩人決定向中央發電報,想要把陳老總要來當同事。
中央經過考慮后決定同意兩人請求,不久后陳老總來到指揮中心,三個四川老鄉聚在一起,開始了他們的全國解放大業。
陳老總和鄧公在密切合作中,友誼不斷升華,對于工作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不過說到兩人配合最好的事例,那么解放上海的戰役絕對榜上有名。
軍政全勝的上海戰役
渡江戰役中,解放上海無疑是解放全中國的重要一環,但同時解放上海也是在系列戰役中最困難、又相對獨立的一次大規模戰斗。
這場戰爭最終能夠取得勝利,也是鄧公和陳老總聯手通力合作的典范,這也就是上海解放之所以能夠成為解放戰爭史上,最為經典的戰役之一的主要原因。
在1949年5月12日到5月27日的半個多月時間里,我軍殲敵15萬余人解放了上海及周邊的15個重要城鎮,最重要的是在這場戰役中,上海得以完整保存。
事后我軍又在第一時間接手管理,讓上海得以平穩過渡。而這個完美戰績,則得益于陳老總和鄧公等人的默契配合與正確指揮。
1949年4月20日,由于蔣介石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毛主席、朱老總等中央領導人下令,全體解放軍在21日凌晨,從西起九江的湖口到東至江陰,綿延500米戰線上強渡長江,擊垮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進而解放上海等重要城市。
4月22日以鄧公為代表的淮海戰役總前委進駐丹陽,開始籌劃接下來解放上海的戰
事實上,攻打上海對于已經渡過長江天塹的解放軍隊伍來說,并不算一件難事。
可這件事本身難就難在上海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有著中國當時最為完善的工廠工業設施,也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如果進行強攻,無疑是“打了老鼠傷了玉瓶”,對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來說得不償失。
為了在不破壞上海的情況下,完善解決該問題,成為了鄧公和陳老總面對的首要難題。
兩人經常夜以繼日地討論問題,制定各種可行性計劃,除了解放上海的方式,戰斗勝利后如何統籌管理上海,接手國民黨的各種機構也是個難題。
陳老總首先提出,上海是受到資本主義思想侵蝕最為嚴重的城市,更是國民黨多年經營的重要反革命基地,至今還盤踞著國民黨大量殘部。
此外,我們的軍隊管理也是大問題,萬一被腐蝕同化,將會對上海的全面接收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所以除了上海本身的問題,也要讓城內被影響多年的群眾看到我們與國民黨不一樣的地方,這也是解放軍給上海人民的見面禮。
5月20日,解放上海的全部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按照陳老總和鄧公的指揮,在完成戰斗的第一時間,領導們要進駐上海指揮保住上海工業,保證上海的通訊照明,以及保障城內居民的基本生活供應。
27日上海全面解放,解放軍戰士和總前委入駐市內,并按照預定計劃順利接管上海。
在鄧公和陳老總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淮海戰役的最后一環。
陳老總在中央的指派下留守上海,擔任上海市長并接手華東軍區,鄧公則依舊跟隨劉鄧大軍一路向西,開始了解放大西南的任務。
上海的解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陳毅和鄧公更是共克時艱,創造了軍政全勝的完美戰績,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基礎。
兩人關系也在長時間合作中更加親密,不僅是生活中的好友,工作中的同事,新中國成立后更是成為了住在前后院的鄰居。
毛毛印象中的兩家的關系
在陳毅元帥誕辰90周年紀念日時,鄧小平的女兒毛毛,曾發表了一篇回憶文章,專門緬懷他心中的陳伯伯,可見兩家的友誼有多么深厚。
事實上在毛毛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父母和陳老總夫婦關系特別好,兩家人經常串門聊天,給孩子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鄧公一家人搬到了中南海居住,被安排的胡同里住著四家人,鄧公和陳老總家緊挨著,打開自家后窗就能看到陳老總的小院。
毛毛和陳毅的女兒珊珊又是同齡,兩人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每天一起上下學,一起做游戲,還一起去少年宮學習樂器,每天都十分開心。
因為家長的關系更好,毛毛在中南海居住時,基本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陳老總家里長大。
在她的印象里陳伯伯心寬體胖,性格還特別好,每次見到她都樂呵呵地問好,還給她和珊珊拿出來各種各樣的好吃的。
那時候的毛毛總是不理解,陳伯伯看起來優雅又高貴的樣子,為什么喜歡吃臭臭的榴蓮,每次還硬要分給她和珊珊吃。
鄧公也知道陳毅的這個愛好,每次接待東南亞的外賓,客人送給他的榴蓮總會在當天就轉送到陳毅的桌上,以供陳老總大快朵頤。
在毛毛的印象里,陳毅家里要比自己家里有意思得多,珊珊有長著白胡子的祖父,還有負責照顧她的劉媽,總是給她們兩個講好玩的故事。
那時候的毛毛和珊珊無憂無慮,每天最喜歡的就是在家里偷偷摸摸,去陳老總的房間看元帥服和勛章。
張茜阿姨也是熱情的大嗓門,叫珊珊回家吃飯的時候格外響亮,這一幕幕的場景都是刻在毛毛血液里的記憶,是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美好童年。
然而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兩家的命運也被改寫了,毛毛和珊珊已經很少像之前一樣大說大笑,連大腹便便平時愛笑的陳毅元帥都開始嚴肅起來。
1967年,毛毛和姐姐放學回家的路上,遠遠地看到陳老總迎面走來。
兩姐妹不知道這種時候該怎樣和別人接觸,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給人家帶來麻煩,于是便決定趁著陳伯伯沒看見,兩個人繞路走,以免遇見的時候尷尬。
沒想到兩人剛想掉頭,陳老總卻先叫住了他們。
毛毛也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陳伯伯了,眼前的陳老總幾乎和之前判若兩人,整個人十分憔悴,看到毛毛姐妹走到跟前,勉強擠出來一絲笑意,低聲詢問了一句:
“都好嗎?”
已經很久沒有被人關心,又十分委屈的毛毛當時差點哭出來,只能強忍著眼淚回答:
“都好。”
陳毅點了點頭連聲說了兩句“好”,便直接走了,這也是毛毛和敬愛的陳伯伯最后一次見面。
鄧公始終對陳老總家人關愛有加
1967年10月,鄧公一家搬出中南海,月底一家人便分散各地,鄧公和夫人卓琳被安排到江西工作,和兒女直到三年后才恢復聯系。
在江西工作期間,鄧公依舊是那個最勤勤懇懇的人,熱愛工作,致力于為群眾解決問題,為人民服務。
1969年繼鄧公之后,陳老總也前往河北工作,不過他并沒有在河北住多久,第二年便因病回到北京,同年被醫院診斷出患上了腸癌。
纏綿病榻一年多時間,最終在1972年1月逝世,毛主席親自參加了陳老總的追悼會,自始至終陳毅都是毛主席口中的“一個好同志”。
遠在江西的鄧公一家也在第一時間,從收音機里知道了陳老總逝世的消息,全家人都十分悲痛,鄧公連著好幾天都沒怎么說話,每天完成工作回到家里都是坐在椅子上發呆。
他們相識相交幾十年,自己卻遠在江西沒能送老朋友最后一面,想必也是十分遺憾。
1973年鄧公回到北京繼續擔任副總理一職,路上就聽說陳老總的遺孀張茜身患重病,鄧公在交接完工作的第一時間便帶著一家人去看望張茜,毛毛也在病房看到了幾年不見的珊珊。
大家都對這幾年的經歷唏噓不已,又十分感嘆陳老總的離世,鄧公看到珊珊后還表示,以后就算別人都不管,也要管珊珊,讓珊珊當他的另一個女兒。
不久后張茜也因病離開了人世,或許她離開時也放心了,女兒交給鄧公一家照顧沒有遺憾。
在她去世后,珊珊和父母一樣與鄧公一家十分親密,還憑借著自己多年的國外學習經歷,當上了新中國的外交官,長成了一個不遜色于父母、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毛毛則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她在回北京后考上了北京醫科大學,后來被安排在駐美大使館工作。
她成為了鄧公家里最有知名度的一個人,她的別名毛毛要比“鄧榕”更加深入人心,她親筆撰寫的關于父親鄧小平的兩本書上,也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位新中國的偉人。
私下里過著怎樣的生活,工作中又是怎樣人,他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為全中國發展而努力,為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而奮斗。
結語
鄧公和陳毅元帥的友誼超越了普通革命感情,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我們普通人真摯友誼,不管是兩人的志同道合,還是兩家人的通家之好,都是十分難得的情誼。
他們在困難時期相互支撐,互相幫助,和平年代又能保持自己的本心,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許正適合形容鄧公和陳老總之間的勝似親兄弟的情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