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前攔住摩托車演練。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廣袤的大地上處處洋溢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不少市民心中那想要放風箏的念頭開始蠢蠢欲動。近日,記者走訪拉薩多個公園和廣場,發現放風箏的人挺多的,但風箏線的安全問題卻常常被忽視。為此,記者邀請西藏森林消防總隊的消防員們進行風箏線威力測試,詳細解讀風箏線的威力有多大、放風箏時應該注意什么、哪些區域禁止放風箏……
公園周邊成放風箏熱門地
市民表示曾不小心被風箏線劃傷
每年春季,各地放風箏的人就多了起來,與此同時,風箏線傷人事件也層出不窮。近日,記者來到拉薩市東郊的一個公園,看到不少人趁著好天氣,在公園空曠地帶放風箏,享受春日的陽光和溫暖。“孩子很喜歡放風箏,最近天氣好,就帶她出來玩玩。”家長王先生一邊告訴記者,一邊為女兒戴上了防切割手套,“這個風箏線太細了,以前不注意手被線割傷過,現在每次出來都會戴上這個手套,感覺更安全一些。”
隨后,在幾名熱心市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另一處空曠的地段,發現風箏線被隨意丟棄在地上,或因為風力過大等原因而斷裂,纏繞在草叢中或者懸掛在樹枝上,甚至懸落在人們的必經之路上,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拉薩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去年帶孩子在公園玩耍時,沒有注意到草叢中纏繞的風箏線,孩子一路小跑過去,腳踝就被劃傷了。“好在當時孩子穿了襪子,傷口不深,但回想起來還是挺嚇人的,如果當時劃傷的是脖子,后果就不堪設想了。”陳女士說,“從那以后,每次帶孩子到公園玩,我們都會格外注意風箏線的問題,以免再出現這種意外。”
走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市民都不了解風箏線的危險性,放風箏時往往在意風箏飛得高不高、樣子好不好看,卻忽略了風箏線潛藏的安全隱患。“我以前從來沒想過風箏線這么危險,直到有一次刷視頻看到有人被風箏線‘割喉’,才意識到這真是個大問題,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危險。”拉薩市民呂女士說。
電動車、摩托車速度快
避之不及易被“割喉”
一男子騎行時被風箏線割傷脖子、騎摩托車不幸被風箏線割傷、女子騎電動車被風箏線割傷……每年“風箏季”全國此類新聞屢見不鮮。看似“輕飄飄”的風箏線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對騎車一族而言更是危險的存在。
風箏線常常難以被及時察覺,尤其是在光線不好或者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等發現時往往已避之不及,當騎行速度較快時,一旦撞上風箏線,那緊繃的線就如同銳利的刀片,瞬間可能割破皮膚、衣物,甚至可能導致頸部等要害部位受傷,造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后果。此外,騎行時,一旦被風箏線纏繞,慌亂之中很難快速掙脫,不僅會干擾正常的騎行操控,還可能因突然的拉扯失去平衡,引發與其他車輛或行人的碰撞事故,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拉薩市民次仁尼瑪日常騎電動車通勤,而自前年看到風箏線傷人相關報道后,因為居住地附近放風箏的人群較多,每年“風箏季”,她都選擇乘坐公交或打車上下班。“我是那年看到新聞,有人騎車路過公園時,被飄來的風箏線瞬間割斷了車上的電線和擋風罩,導致電動自行車電線冒煙短路,當時很震驚,覺得風箏線威力太大了,后面搜索相關內容,看到很多類似新聞,真的可害怕了。”次仁尼瑪說。
此外,風箏線對電力系統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威脅,一旦斷了線的風箏落到高壓線上,極有可能將高壓線絞住并造成高壓線短路,最終造成大面積停電。若在雨季,被打濕的風箏便成為導體,造成高壓線短路的可能性會更大。
直擊風箏線試驗
細線“秒變”傷人“利器”
為了了解風箏線的威力有多大,記者邀請西藏森林消防總隊的消防員們進行了一場動態實驗,現場直觀地展示風箏線潛在的巨大危險。消防員歐珠熱布旦介紹,常見的風箏線有尼龍線、凱夫拉線等,其中凱夫拉線較粗,多用于大型風箏。“風箏線雖粗細不同,但殺傷力都很強,而且由于風箏線多為白色或半透明,在光照下幾乎看不見,就是一把傷人的‘利器’。”歐珠熱布旦說。
實驗中,消防員們選擇0.3毫米的尼龍線,依次手持黃瓜、胡蘿卜等蔬菜快速劃過尼龍線,聽見“砰”的一聲過后,細線如小刀一般將蔬菜瞬間整齊切斷。“風箏線接觸面積極小,壓強可達每平方厘米數百公斤,比手術刀更易造成深度創傷。”歐珠熱布旦告訴記者,“一根繃緊的風箏線能輕松切斷果蔬,如果換作是人的頸部、手腕等脆弱部位,后果真的不堪設想。”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風箏線的威力,消防員還手持豬肉快速劃過尼龍線,肉塊上很快就被劃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斷面平整得就像利刃切割出來的一樣。歐珠熱布旦說:“通過實驗,我們可以了解在風力作用下,緊繃的風箏線張力巨大,與人體或物體高速摩擦時,產生的壓強可達每平方厘米數十公斤,遠超普通刀具的切割力,在一瞬間切斷這些蔬菜,也給豬肉留下了深深的割痕。”
放風箏需謹慎
盡量選擇有顏色的風箏線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風箏是有明確的禁飛區的,根據《民用機場管理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鐵路、水利、電力設施以及機場附近都是風箏禁飛區域。如果在禁飛區放風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放風箏者可能面臨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治安管理處罰。如果導致公共設施受損,放風箏者還需進行經濟賠償,情節嚴重的也有可能觸犯刑法。歐珠熱布旦說:“放風箏是大家很喜歡的一項戶外運動,但是我們不能在一些高架橋、高鐵站、飛機場,還有一些高壓電線區域等地方放風箏,公路周邊肯定也是不行的,大家一定要遵守相關規定。”
那么,在放風箏的過程中如何避免自己或他人被風箏線所傷?歐珠熱布旦表示,首先,廣大市民要盡量選擇有顏色的風箏線,或是在風箏線上系上標志物,提醒路人多加注意,避讓風箏線,以免被風箏線劃傷;其次,放風箏時要在開闊平坦的場地,避開建筑物和樹木,絕對不能在設有高壓線的地方或公路、鐵路兩側放風箏,應選擇人少、風箏少的地方,避免出現與人相撞或風箏線纏繞的情況。最后,放風箏時還要留意氣候變化,遇到雷雨天氣應馬上停止,離開空曠地帶,雷雨天氣容易出現被雷擊等情況。
“放風箏時盡量戴手套,遇到大風或被纏繞時,及時將風箏線割斷,以避免被風箏線割傷。如果身體接觸到風箏線,要迅速往反方向躲開,盡量避免面部、頸部和手指接觸風箏線,以免受傷。”歐珠熱布旦說,“如果被風箏線割傷后,出現流血現象,要盡快裹上紗布或者干凈的棉布,情況嚴重的話,應立即就醫。”(文/記者 婁夢琳 次吉 圖/記者 桑旦歐珠)
記者手記
多措并舉 謹防風箏線變“奪命線”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對城市中放風箏行為并未進行明確規范。關于放風箏區域,當前法律主要在鐵路、電力、航空等特殊場所有一些禁止性的規定。但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不少市民往往對禁止放風箏的規定視而不見,甚至也不了解風箏線的威力,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傷害他人。因此,為保障公共安全,謹防風箏線變“奪命線”,政府相關部門和公園管理機構應加大對公園放風箏活動的巡查和監管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提醒、引導市民游客在適宜的場地和時間,合法合規放風箏,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風箏線危險性的認識,引導市民在合適的場地放風箏。廣大市民也應自覺增強安全意識,在享受放風箏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風箏線可能帶來的危險,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游玩環境。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