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
在外國人來華旅游的視頻中,穿梭在走廊里送外賣的機器人曾不止一次讓外國人“震驚”。從酒店走廊到全球40國,云跡機器人一度代表著中國科技的力量。
2025年3月,當機器人概念席卷全球資本市場時,北京云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跡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當朱嘯虎那句“人形機器人只會翻跟頭”的犀利批評余音未散,這家號稱讓老外都驚嘆的“全球酒店機器人龍頭”的企業,頭頂“三年虧損8.15億”“CTO離職”“對賭協議壓頂”等多重標簽,試圖通過港股18C規則(允許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完成一場“續命式”IPO。
撕開資本外衣,騰訊、阿里、攜程、聯想等豪華股東陣容曝光。若成功上市,云跡科技將成為全球機器人服務智能體領域的首家上市公司。然而,光鮮的市占率背后,是燒錢、內卷與資本退潮的殘酷現實。
01 從“技術女神”到“上市賭徒”,被3萬家酒店捧上IPO
當一只搭載激光雷達的送餐機器人靈活穿梭于酒店走廊,當智能導覽機器人向游客回應咨詢背后的故事,這些曾被視為科幻場景的畫面,正在中國服務機器人企業云跡科技的推動下成為現實。酒店清潔機器人不僅能夠自主完成送物,還能實現公共區域清掃、垃圾回收等多項任務。
云跡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注于商用服務機器人研發的企業?;仡櫾欺E科技的發展歷程,與一位機器人領域罕見的女性掌舵者密切相關。其創始人支濤今年53歲,是一位致力于發展人工智能的“理工女”,也是機器人領域少有的女性創始人及CEO。擁有超過10年的傳感器和自動化領域經驗,曾擔任北京英維思科技的CEO以及上海埃蒙特公司的創始人兼董事長。
西安交大工程學的背景、中科大MBA學歷,以及傳感器企業CEO的經歷,讓她在2014年創立云跡時便錨定酒店場景——這一人力成本高、標準化需求強的市場。聯想創投合伙人王光熙曾評價支濤,是女性創業者中“比較少見的技術派加業務派結合的人”。
2015年,云跡科技的第一臺酒店機器人問世,并迅速投入商業化運營。然而,在最初進入市場時,酒店機器人還屬于小眾產品,當支濤帶領團隊及機器人敲開了無數酒店的門,得到的大多是“不需要”的答復。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酒店機器人的需求激增。云跡科技的訂單量開始大幅增長。
憑借“潤”系列機器人,云跡迅速打開局面,覆蓋超3萬家酒店,占據中國酒店場景12.2%的份額,成為萬豪、洲際等頂級酒店集團的合作伙伴。在2024年,云跡科技同時在線機器人數量單日峰值突破36000臺,機器人智能體全年累計完成超過5億次服務。
02 三年虧損8.15億:價格戰打到1.3萬一臺,還怎么講科技故事?
市場份額第一,卻連續三年虧損,成為云跡科技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簽。招股書揭開了云跡科技的盈利困境:2022-2024年,其營收從1.61億元增至2.45億元,但三年累計凈虧損達8.15億元,還背負著高達18.7億元的“贖回負債”,占流動負債總額的93%。
云跡的產品主要通過直接銷售或租賃的模式面向客戶。產品應用場景廣泛,涵蓋酒店、商業樓宇、醫療機構以及餐廳等多個領域。云跡科技已成功推出三代機器人產品,包括“潤”系列、“格格”系列,以及于2023年推出的復合多態機器人“UP”系列。
盡管云跡嘗試拓展醫療、工廠等新場景,云跡科技的商業版圖高度依賴酒店場景。2024年非酒店收入占比僅17%,2024年酒店場景貢獻了83%的收入,且面臨擎朗智能、高仙機器人等低價競對的圍剿。行業競爭激烈,優必選、科沃斯等企業同樣是其強勁的競爭對手。
云跡科技盡管擁有979項專利,但核心集中于硬件結構設計,在AI決策系統、多模態感知等底層算法方面缺乏差異化競爭力,多是依賴騰訊云計算優化調度算法以及阿里IoT設備接入能力等,目前尚未在軟件層面構建出自身獨立的技術生態。2024年底CTO林小俊離職創業,進一步削弱技術路線的穩定性。
2024年云跡科技研發開支降至約5740萬元(占營收23.4%),團隊僅66人,遠低于行業頭部企業水平,較2022年減少12%。與之相對,銷售費用反增2.46%,凸顯“保市場棄技術”的短期策略。
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在成本下降的情況下云跡科技實行了降價策略,主力產品“潤”系列機器人售價從2016年的13.6萬元降至1.31萬元,價格縮水超90%。與此同時,逐漸增長的銷售及營銷支出,也吞噬了云際科技的利潤。
03 18.7億對賭壓力高懸,服務機器人的“收割期”到了嗎?
科技光環之外,縈繞在云跡科技身上的是背后的豪華股東團。其一度被資本巨頭如騰訊、阿里、聯想、攜程等寄予厚望,累計注資超過12億元,D輪估值高達40.8億元。
然而,自2021年12月最后一輪融資以來,云跡科技已超過三年未獲資本注入,股權分散,創始人支濤持股僅9.73%,早期投資者開始清倉或減持,資本的耐心似乎正在耗盡。云跡科技的上市之路成為股東退出的唯一出口。
截至2024年底,云跡科技的現金儲備僅為1.05億元,而年支出達1.7億元。加上18.7億元的“贖回負債”如懸頂之劍,若未能如期上市或達成業績目標,公司將面臨巨額現金償還壓力。
此外,股權分散導致的決策矛盾,以及部分投資者急于變現的壓力,推動公司從科創板轉向港股市場。云跡科技雖在酒店場景占據先機,但技術通用性不足、C端市場缺位,或成為其擴大份額的掣肘。
在資本熱潮的推動下,關于“人形機器人”的瘋狂正在上演。其中宇樹科技的股權轉讓引發了市場溢價搶購,私募圈里流傳著一句話:“宇樹的老股搶不到,機器人的BP(商業計劃書)看不完?!敝猩坍a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僅為27.6億元,但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至750億元,到2035年更是將達到3000億元。
然而,知名投資人朱嘯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正在退出一些人形機器人項目,并對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前景提出質疑。這一言論為當前火熱的機器人賽道投資熱潮潑了一盆冷水。云跡科技在招股書中也坦誠地表示:“我們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盈利,或在未來保持盈利能力。”
從互聯網到智能手機、團購網站、共享經濟,再到新能源汽車,歷史見證了泡沫的狂歡與市場的洗禮。云跡科技的命運反映了中國科技創業的普遍困境:如何在資本催熟的規模擴張與技術深耕的長期主義之間找到平衡?
支濤和她的團隊用十年證明了機器人的“跑腿”能力,云跡科技雖已布局醫療、樓宇等新場景,但其核心仍聚焦物流配送,與垂直領域頭部玩家相比,技術差異化不足,其商業化仍在起步階段。如何在港交所講述一個吸引人的“AI+機器人”故事,迎合18C規則對“特專科技”的寬容,市場是否會買單,仍是個未知數。云跡科技能否跑贏時間,答案或許將在港交所的批文中揭曉。
參考資料:
《估值40億,70后理工女要去港股IPO了》
《云跡科技依賴酒店場景累虧8.1億 三年未獲融資18.7億對賭贖回高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