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年均濕度超80%,濕熱環境易引發風濕、黃疸等疾病。當地人形成“以毒攻毒”的思維。
嶺南地區自古遵循“神農嘗百草”的實踐傳統,將毒性視為藥物功效的必要屬性。《黃帝內經》中“毒藥攻邪”的理念深刻影響廣東人認知——毒性越強,往往藥效越烈。
其中有三大“毒藥草”是廣東人最常用的!快看看你有沒有試過?
廣東人敢用的
三大“毒藥草”
雞骨草
毒性特征:
種子含毒蛋白,未去莢時誤食可致口腔灼燒、嘔吐、腹瀉,嚴重者肝腎功能損傷,藥性偏寒涼,過量服用易傷脾胃陽氣。
廣東使用場景:
①藥膳標配:與豬骨、豬橫脷煲湯清熱利濕,是粵菜“祛濕湯”常見食材。
②涼茶原料:部分涼茶鋪將其與夏枯草、綿茵陳配伍,用于緩解濕熱黃疸。
正確用法:需徹底去除豆莢,煲湯時搭配生姜、紅棗中和寒性。
斷腸草(鉤吻)
毒性特征:
全株含鉤吻堿,根部毒性最強,3克即可致命,中毒后出現呼吸麻痹、瞳孔散大、肌肉麻痹,死亡率達90%以上。
與金銀花、五指毛桃等常見藥材外形相似,易被誤采誤食。
廣東使用場景:
①祛風濕偏方:部分農村地區將其根莖切片煲湯或泡酒,用于緩解風濕疼痛
②民俗誤用:因民間流傳“以毒攻毒”觀念,有人冒險嘗試其“通經活絡”功效。
正確用法:僅限專業醫師炮制后外用(如藥酒外敷),嚴禁內服。
洋金花(曼陀羅)
毒性特征:
含東莨菪堿,0.3克干花即可致幻,過量引發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
廣東民間稱“大鬧天宮花”,因其致幻作用常被用于宗教儀式或迷藥。
廣東使用場景:
①傳統醫藥:少量用于止咳平喘(如與甘草配伍),或外敷治療跌打腫痛
②民俗活動:潮汕地區曾有將其與艾草混合焚燒驅邪的習俗。
正確用法:需嚴格控量(每次0.3-0.6克),孕婦、青光眼患者禁用
曾經,雞骨草也因名字和外形被人誤解為有毒植物,但隨著人們對其藥用價值和食用方法的深入了解,它成功 “逆襲”,成為了廣東養生文化的代表之一。
但并不是所有毒草藥都可以像雞骨草一樣容易處理,其他兩個草藥則需要嚴格在醫生指導下才能使用。
斷腸草也在清明期間跟大家科普了其與五指毛桃相似,需要謹慎服用。
同樣的,洋金花的使用必須慎之又慎,劑量稍有偏差,就會從良藥變成致命毒藥。
自行購買洋金花煲湯
母子緊急入院搶救
近日,一對母子因誤服自行購買的中藥煲湯,出現嚴重中毒癥狀,被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入院。
據了解,母子倆從路邊小商販處購得中藥材,未經過任何正規渠道檢驗或醫生指導,用來煲湯,服用后不久便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隨后迅速惡化,出現意識障礙、肢體無力、小便失禁等嚴重中毒表現。
入院后,檢查顯示兩人肝功能指標異常升高,血肌酐水平顯著上升,提示肝腎等多器官功能受損。這些癥狀表明,他們可能攝入了某種具有強烈毒性的物質,導致身體多系統功能受損。
通過對母子倆飲用湯料的翻查,發現湯料中有洋金花。
洋金花具有毒性,誤食會出現中毒癥狀,包括喉嚨發癢或疼痛、視力模糊、心跳加速,意識混亂、幻覺、妄想,躁動不安甚至昏迷,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呼吸抑制、休克乃至死亡。
而且曼陀羅最危險的地方,是它總愛和“秋葵”湊一塊長,由于長得像,外行人還以為它們是倆“兄弟”:葉子都是巴掌大的鋸齒狀,果實都帶棱帶角。但曼陀羅的葉子摸上去粗糙扎手,秋葵葉子卻滑溜溜的。
專家提醒:
中藥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在服用中藥時,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切勿輕信所謂的“祖傳秘方”或路邊小販的虛假宣傳,以免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若不慎服用中藥發生中毒,切莫慌張,須迅速采取緊急處理與自救措施:
立即停用:停止服用引起中毒的中藥,避免毒素進一步吸收。
催吐自救:若中毒時間較短(通常在1~2小時內),可嘗試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盡量排出胃內殘留藥物。注意,催吐僅適用于意識清醒的患者,昏迷或意識模糊者禁止催吐。
及時就醫:若出現劇烈嘔吐、腹瀉、頭暈、意識障礙、昏迷等嚴重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醫院,接受專業洗胃、導瀉等治療,以快速清除體內毒素。
多飲水:在就醫前或就醫過程中,可適量飲用溫水,幫助稀釋毒素并促進排泄。
保留樣本:如有可能,保留服用過的中藥樣本或包裝,以便醫生快速判斷毒性成分并制定治療方案。
編輯:Selex
圖文來源:南方日報、廣州廣播電視臺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東最生活出品,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