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陳思思 王丹 王嵐 靳曉丹)4月15日—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學防癌?健康生活”。為提高公眾對于癌癥早診早治的意識,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療應急處、河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攜手長城新媒體特別推出河北省2025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系列科普。其中,河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副主任賀宇彤為大家介紹了“防癌秘籍”——河北編制的癌癥防治核心科普知識20條。
河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副主任賀宇彤進行科普。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靳曉丹 攝
“癌癥更像一個‘慢性敵人’,只要摸清它的套路,就能提前設防。”賀宇彤介紹,2024年河北省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33.39/10萬,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17.5萬例;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41.33/10萬,惡性腫瘤死亡病例數約為10.3萬例,五年生存率為44.84%。癌癥仍嚴重威脅河北省居民生命和健康。在這種情況下,樹立起科學防癌、健康生活的理念,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河北編制的癌癥防治核心科普知識20條從宏觀上來講,主要是圍繞著癌癥的三級預防、危險因素、早診早治、治療和康復這4方面來展開的。
賀宇彤介紹,三級預防中,一級預防指的是病因預防,也是針對所有人進行健康教育,讓民眾普遍認識癌癥風險,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減少癌癥危險因素的暴露和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就是常說的“三早”,除常規醫學體檢外,日常我們也要注意身體特殊變化,遇到問題主動聯系醫生;三級預防是規范診療,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這是專門針對癌癥患者提出的防止復發的手段。由于癌癥是一類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因此通過實施三級預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
此外,危險因素中包括環境危險因素、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感染性危險因素、遺傳因素等。在所有致癌危險因素中,年齡和遺傳因素是難以改變的,但其他因素是可干預的。
“癌癥雖然不遺傳,但癌癥的發生具有家族聚集性。”賀宇彤說,具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患癌癥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對于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加強癌癥預防并積極進行癌癥風險管理。比如說,可以從個人史和家族史入手,對整個家族進行完整的系譜調查和遺傳性風險評估,也可以進行遺傳基因檢測,從而消除隱患。
河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副主任賀宇彤。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靳曉丹 攝
對于如何有效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癥,賀宇彤從八個字解讀: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與防癌密切相關,推薦大家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類食品,適量吃魚、禽、蛋、瘦肉類食品,少吃深加工肉制品。腌制類食物中產生的亞硝酸鹽,烤肉類食物中產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質都會增加患癌風險。規律運動在預防癌癥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是癌癥的風險因素之一,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體育鍛煉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
而對于一些特定癌種,疫苗非常有效。雖然癌癥不會傳染,但一些與癌癥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病毒,如人乳頭瘤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都具有傳染性。如果提前接種了相關疫苗,可以減少與癌癥發生相關的感染,從而預防癌癥的發生。
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等癌種的發生,建議適齡女性及早接種;HBV疫苗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風險,間接預防肝癌,建議大家合理接種乙肝疫苗。
最后,賀宇彤提示大家,癌癥可防、可治、可控,關鍵在于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意識。防癌不是“額外任務”,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習慣,如拒絕吸煙酗酒,堅持運動飲食,重視篩查體檢。希望大家能夠用每一個微小的健康選擇,構筑抵御癌癥的堅固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