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報道,俄羅斯國防部稱,俄軍對147個地區的烏軍目標發起行動,打擊了烏軍用機場基礎設施、彈藥庫、無人機指揮所等目標。俄國防部還稱,過去24小時,烏軍對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進行了14次襲擊,導致部分地區斷電。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5日否認襲擊俄能源設施。烏方稱,過去一天烏軍襲擊了10多個俄軍人員、武器和軍事裝備集中區,摧毀俄軍坦克、裝甲車等。烏克蘭方面稱,基輔遭俄軍導彈襲擊,響起多次爆炸聲。
俄烏戰火(資料圖)
烏克蘭空軍發布通報稱,自當地時間5日夜間起,俄軍使用23枚導彈和109架攻擊型無人機襲擊了烏克蘭,截至當地時間6日10時,烏軍擊落了俄軍13枚導彈和40架無人機。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局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6日清晨俄軍對烏首都基輔發動導彈襲擊?;o市長稱襲擊已導致1人死亡,數人受傷。另有多座建筑物受損。俄羅斯國防部6日稱,當地時間5日夜間至6日凌晨俄軍在境內多地擊落11架烏軍無人機。
面對俄軍遠程打擊,波蘭與北約盟友于4月6日緊急行動,戰機升空警戒波蘭領空,地面防空系統進入“最高戰備”。此前3月,俄烏曾在美國斡旋下達成“30天互不攻擊能源設施”協議,但雙方均未停止軍事行動。專家指出,協議實為“緩兵之計”,俄方借機鞏固前線控制權,烏方則加速生產遠程無人機反制,沖突螺旋升級態勢未改。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的攻勢不斷升級,數百架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接連幾天對烏克蘭的多個軍工廠發起猛烈攻擊,目標包括武器彈藥、原材料倉庫和大量備用物資設備?;o的工業中心被炸得火光四射,火柱高達數公里,場面十分壯觀。這回,波蘭的Onet在線門戶網站曝光了烏克蘭軍隊決戰的關鍵設施位置。在波蘭媒體記者采訪基輔市中心時,居然闖進了包括安東諾夫航空工廠在內的核心機密區域,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沙赫德無人機群率先升空執行偵察任務,同時充當誘餌吸引烏軍防空火力。當烏克蘭防空系統暴露位置并耗盡彈藥后,真正的致命攻擊接踵而至——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KH-23導彈與"天竺葵"自爆無人機組成立體打擊網。這種消耗性戰術在持續數天的攻擊中反復實施,基輔工業區被炸出數公里長的火柱,軍工中心、能源設施和武器倉庫連環爆炸的畫面,顯示出俄軍重點削弱烏克蘭戰爭機器生產能力的戰略意圖。
俄烏戰火(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俄軍首次在單次行動中同時啟用戰略轟炸機、海軍艦艇和陸基導彈系統,這種“三位一體”的打擊模式使得烏軍難以預判攻擊路徑?;o達爾尼茨基區的無人機工廠在首輪打擊中即被摧毀,128名消防員耗時5小時才控制住廠區火勢,這暴露出俄軍情報系統對烏克蘭軍工設施的精準定位能力。作為防御核心的“愛國者”系統在此役中暴露多重缺陷。盡管該系統曾成功攔截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等先進武器,但其固定部署的特性成為致命弱點。
在這場復雜且持久的俄烏沖突中,基輔中心總部被炸事件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不僅加劇了俄烏雙方的矛盾與仇恨,也讓國際社會對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更加擔憂。英法主導的援烏“志愿聯盟”會議與俄軍的導彈襲擊幾乎同時發生,這一系列事件背后所釋放出的信息量巨大,深刻影響著俄烏沖突的未來發展以及整個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國際社會各方都在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期待能夠通過和平談判與外交斡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