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談判時機已到?美媒:中方有三個條件,關鍵時刻中方換將!
據國際金融報消息,為了把中國拉到談判桌前,近來特朗普多次在公開場合釋放對話信號,按照他的最新說法,中美兩國甚至可能在四個禮拜內達成協議。考慮到特朗普的反復無常,這一說法有多少可信度?中美關稅戰難道真的會因為特朗普的讓步而落下帷幕嗎?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特朗普的讓步并不是因為他想開了,而是他的關稅大棒砸到了美國自己的腳。從關稅政策實施以來,美國的經濟可謂遭受重創。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制造業回流非但沒有實現,反而進一步加劇了通脹危機,各種原產于中國的商品因為關稅價格暴漲。
其次就是政治危機,特朗普原本想通過強硬的關稅大棒,向美國民眾展示他的強大和權威,相信他可以帶領美國再次偉大。但事與愿違,迎接特朗普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大規模反特游行。原因也很簡單,正如前面說的,物價飛漲,美國民眾難以承受。
在此情形下,特朗普才不得不服軟,希望中國盡快回到談判桌前。只不過,中方的態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關稅戰我們不想打,但美國要打我們就奉陪到底,絕不會妥協。
美國要談可以,必須拿出誠意。按照美國媒體彭博社的說法,中方已經向特朗普團隊開出三個具體的談判條件。只有答應并做到,談判才有可能得以開展。
第一個條件。停止對中國的造謠抹黑,不管是政治上的,還是意識形態上的,禁止對華發出錯誤言論。這一點就不得不讓人想到了美國副總統萬斯,用“鄉巴佬”形容中國人的囂張言論,難以想象,一個從美國鄉村走出來的副總統,竟然會說這樣掉價的話。
第二個條件,事關中國核心利益,那就是在臺灣問題上不能插手中國內政,不能模糊臺灣“非國家實體”的定位。如果美國真心要和中國談判,那就必須在臺灣問題上謹言慎行,尊重中國主權和利益。
第三個條件,談判必須以取得實質性成果為目的,而不是裝裝樣子,中國不想在關稅問題上和美國打“拉鋸戰”,既然要談判,那就要用最有效率,雙方都認可的方式,盡快達成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美媒釋放中方條件的關鍵當口。中方突然臨陣換將,59歲的老將李成鋼成了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這一人事變動看起來簡單,實則暗藏深意,這意味著中方確實為接下來的談判做好了準備。
畢竟,在貿易談判領域,李成鋼可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專家,擁有非常豐富的國際談判經驗。他的上任,不但可以保持中國對美強硬的態度,也為雙方談判留出了余地。至于接下來到底要不要談,“球已經到了美國這邊”,就看特朗普政府如何抉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