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指的是什么?是生命力的三重密碼!
精氣神,說白了就是一個人活著的“精氣兒”,是藏在身體里的那股子勁兒。精是身體的底子,氣是流動的能量,神是眼神里的光。三者合一,人才能像棵扎根的樹,風再大也不倒。可這“精氣神”到底藏在哪兒?是藏在熬夜后依然清亮的眼睛里,還是藏在操勞半生卻挺直的脊梁上?
精:身體的“底氣”
小時候,村里有個老木匠,七十多歲還能扛著百斤木料上房梁。別人問他秘訣,他總笑著說:“年輕時攢的精血,夠我啃一輩子。”這話不假。中醫說“精生萬物”,精是身體最本源的能量,藏在腎里,像一口深井,越用越少,但好好養著,也能細水長流。
可這“精”到底是啥?是肉眼可見的力氣嗎?也不全是。鄰居家阿婆年輕時落下了病根,總說腰酸腿軟,可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熬藥膳,把四個孩子拉扯大。后來她常說:“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精氣神里的‘精’,沒了它,骨頭縫里都透著寒。”
精不足的人,就像漏氣的皮球,再怎么打氣也鼓不起來。有人年紀輕輕就脫發、耳鳴、腰膝酸軟,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毛病,中醫一看舌頭,就說“腎精虧虛”。這虧的不是骨頭,是身體里的“油”,油燈快滅了,火苗自然搖搖晃晃。
氣:流動的“生命力”
小時候跟爺爺去田里干活,他總愛指著麥苗說:“你看這風一吹,麥稈子彎了又直,靠的就是這股子氣。”氣,是身體里的風,吹得動血,潤得了筋,氣順了,人才能像活水一樣自在。
我表姐生完孩子后總喊累,去看中醫,大夫搭脈后說:“你這是氣滯了,像河道里堵了淤泥,水流不動了。”開了幾副行氣的藥,又教她每天揉肚子、深呼吸。一個月后,她再去復診,大夫笑著說:“氣通了,人也就輕快了。”
氣不足的人,就像沒擰緊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總漏精氣。有人整天沒精神,說話像蚊子哼哼,爬兩層樓就喘,這多半是氣虛。氣虛久了,還會生出痰濕,像老房子墻角的霉斑,陰沉沉地粘在身上。
神:眼睛里的“光”
老家有位百歲老人,耳不聾眼不花,每天坐在門口曬太陽。有人問她長壽秘訣,她笑著說:“沒啥,就是心里沒煩心事。”可村里人都知道,她年輕時丈夫早逝,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日子苦得能擰出鹽來。
神,是藏在眼睛里的光,是心里的定海神針。隔壁王叔前幾年下崗,整天愁眉苦臉,整個人像被霜打過的茄子。后來他開始學書法,每天對著字帖一坐就是半天。再見到他時,他眼睛亮晶晶的,說:“練字的時候,心里像開了扇窗,啥煩心事都吹跑了。”
神不足的人,眼神總是飄忽的,像蒙了層灰。有人整天胡思亂想,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這多半是神散了。神散了,人就容易焦慮、抑郁,像斷了線的風箏,在風里亂飄。
精氣神,是生命的“鐵三角”
這三者,像三根繩子,擰成一股才結實。精是底子,氣是動力,神是方向。精足了,氣才能旺;氣順了,神才能聚。可現代人,總愛把這三根繩子拆開用:熬夜傷精,生氣傷氣,焦慮傷神,日子久了,身體就像散了架的馬車,咯吱咯吱響。
前些年,我跟著中醫老師義診,見過太多“精氣神”全無的人。有個小伙子,二十出頭,整天對著電腦打游戲,眼睛紅得像兔子,腰彎得像蝦米。老師嘆口氣說:“這孩子精虧、氣滯、神散,再這么下去,三十歲就得拄拐杖。”
可也有讓人欣慰的。有位老太太,八十多歲了,每天清晨去公園打太極,動作柔中帶剛,眼神清亮得像二十歲的姑娘。她說:“人活一輩子,精氣神不能丟。精是爹媽給的,氣是后天養的,神是自己修的。”
精氣神,說到底,是生命的“精氣兒”。它藏在早起的豆漿油條里,藏在深夜的臺燈下,藏在一次次咬牙堅持的瞬間。有人問,怎么才能養好精氣神?其實答案很簡單:少熬夜,多運動,少生氣,多開心。就像老木匠說的:“人活一輩子,精氣神就是那口井,你越愛惜,它越甘甜。”
所以,下次照鏡子時,不妨問問自己:我的眼睛里,還有光嗎?我的脊梁,還直嗎?我的心里,還暖嗎?精氣神,不在別處,就在這一呼一吸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