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就美國總統特朗普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發出了不祥信號:當心得非所愿。
《華爾街日報》分析文章指出,美元、美國國債遭拋售表明,最初的貿易沖突可能會演變成一場更危險的“資本戰爭”,這場沖突可能會危及美國金融霸主地位。多年來,正是這種主導地位吸引了數以萬億計美元的外國資金流入美國。
“在破壞貿易的同時不破壞資本流動,這是一種幻想。”GlobalData TS Lombard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文·布利茨說。
一些分析師已警告,鑒于外國投資者年初對美國增長前景或美國“例外論”過于樂觀,不應倉促得出籠統的結論。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已經打破了那種敘事,其貿易政策可能推高成本,而政策執行的不確定性正在抑制美國經濟增長。
持有美債的“必要性”減弱,外資已開始撤離
除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外,全球投資者還在消化美國和歐洲可能增加的預算赤字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可能被侵蝕的問題,這使得外國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美國資產。
首當其沖的是美債。分析指出,由于對財政赤字、貿易和貨幣政策的擔憂,持有美債的理由減少了。
根據日本財政部的數據,在截至4月4日的一周內,日本私人投資者售出了175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債券。據美銀統計,這是自去年11月美國大選前以來最大規模的外國債券銷售,并且,外國投資者在3月份的美債拍賣中所占買家份額也有所減少。
而在過去二十年來,外國對美債的需求推高了美國資產價格,降低了包括30年期抵押貸款在內的利率。目前,公眾持有的近2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約有30%由外國人持有。
歐洲或成外資更好去向
即使市場狀況穩定下來,對美元資產信心的衰弱可能給美國家庭和企業帶來更長期的負面影響。
2007年至2021年擔任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Eric Rosengren表示:“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越長,我們成為儲備貨幣的程度就越可能低于過去。”
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投資官Ludovic Subran表示:“關稅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美元貶值30%,你在美國的投資回報是多少?每個人都在做這樣的計算。”
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本月早些時候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表示,美國可能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美國此前曾受益于多年的“超配”,現在歐洲可能是外國資本更好的目的地。
安聯資管部門的多資產首席投資官Ingo Mainert也表示,該公司在過去一個月一直在從美國資產轉向歐洲資產。他曾接到客戶咨詢,詢問如何更顯著地減少對美國的敞口,包括減少對MSCI世界指數(該指數超過70%的權重給予美國股票)等指數的配置。(國際財聞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