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的一個深夜,河北某工廠的朱師傅又一次在午夜12點爬起來吃飯。這不是夜宵,而是迫不得已——如果不吃這頓飯,第二天早上胃就會隱隱作痛。這個看似普通的胃部不適,卻是一場漫長抗癌之路的開端。
最初,忙于工作的朱師傅并未在意這個癥狀。直到五個月后的8月,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他才抽空到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檢查。"檢查單上寫著有潰瘍物",朱師傅回憶道。但醫生隨后的話讓他心頭一緊:"給你取點東西,你在這再交點費!"這個看似平常的檢查,揭開了他生命中最艱難的篇章。
病理報告最終確診為"胃腺癌"。由于病灶較大,醫生建議先進行四次化療。2019年1月,診斷修正為"食管中段癌",當月22日,朱師傅接受了手術。術后化療的副作用讓他痛苦不堪——嚴重嘔吐、持續發燒、身體極度虛弱。在完成兩次化療后,他不得不暫停治療回家休養。
面對西醫治療的強烈副作用,朱師傅轉向中醫尋求幫助。然而當地中醫開出的藥方卻導致嚴重腹瀉,"一整天就忙著往廁所跑"。就在他幾乎要放棄的時候,2019年7月5日,在親戚介紹下,他來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嘗試新的中藥治療。
當時朱師傅的狀態極差:面色蒼白、食欲全無、飯后胃脹、大便異常、極度乏力且易發燒。但令他驚喜的是,"頭一天熬藥吃了;第二天又熬了藥,都止住了,就沒事了,見效了。"中藥的神奇效果讓他重燃希望。繼續服用后,疼痛明顯減輕。
兩個月后的復診時,朱師傅已判若兩人——面色紅潤如常,怕冷癥狀改善,體力恢復,甚至能做些輕活。醫生叮囑他:"食管、胃部分切除,生理功能受影響,最好少食多餐,可以干點輕活,但別累著。"2020年1月的復查顯示肺結節穩定,此后他開始春秋兩季鞏固服用中藥。
然而抗癌之路從不會一帆風順。2021年12月,朱師傅出現肝轉移,不得不再次開始化療。當化療效果不理想時,醫生建議嘗試靶向治療。雖然肝部腫塊縮小了,但劇烈的副作用再次襲來——惡心嘔吐、白細胞和血小板急劇降低。2024年6月,為緩解癥狀,他暫停靶向藥轉用中藥,嘔吐確實消失了。但兩個月后癥狀復發,醫生建議他重新開始靶向治療配合中藥調理:"靶向藥易反彈,耐藥容易反彈,停下也容易反彈,要繼續吃上去。"
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最終為朱師傅找到了相對平衡的狀態。2024年11月7日,他站在"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的講臺上,分享自己六年多的抗癌歷程:"經過這三個月,我吃中藥吧,又恢復,又有力氣了。現在不上班了,在家養了百十羊。"
從最初的胃隱痛到肝轉移,朱師傅始終保持著"活一天樂一天"的豁達心態。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普通工人與癌癥抗爭的歷程,更展現了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在腫瘤治療中的互補價值,以及面對疾病時樂觀心態的重要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生命保衛戰中,朱師傅用他的堅持和樂觀,詮釋了生命的韌性與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