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諸多開國少將中,17歲便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的丁盛,在經過戰爭的洗禮后,成為了解放軍中一名頗負盛名的高級將領,他憑借“勇、闖、戰、悍”,立下了赫赫戰功。林彪也十分看好他,稱他“丁大膽”。
丁盛出生于1913年,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幺。盡管備受寵愛,但因為家庭貧困,不到十歲的他就已經開始了勞動,外出放牛、打工、砍樹……
1929年,朱毛紅軍路過丁盛家鄉,給丁盛帶來了深刻的印象,他逐漸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第二年,林彪率領紅1縱隊來到丁盛的家鄉,17歲的丁盛就這樣和家鄉的小伙伴加入了紅軍隊伍。從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在第一次到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丁盛當上了旗官。行軍時需要扛著紅旗,它是全軍戰斗的方向,紅旗飄在哪里,戰士們就打到哪里。
在一次沖鋒中,團長不幸犧牲,扛著旗子的丁盛繼續奮勇前進,冒著槍林彈雨將紅旗插上了敵軍的陣地。
戰后,眾人才知道團長在戰斗中犧牲的噩耗,但由于丁盛旗子打得好,膽子大,成功打贏了這一仗。他也因此被軍中戰士們叫作“丁大膽。”
1932年,丁盛被調至紅軍總政治部,出任通信班長。這讓他有了近距離接觸毛主席、朱老總和周恩來的機會,也讓他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進步。
不久后,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受了傷,丁盛負責起了照顧他的任務。期間,王稼祥開始教丁盛讀書識字。丁盛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他跟著王稼祥很快便成長起來。多年后,回憶起自己跟隨王稼祥學習的時光,丁盛還曾感嘆道:
“王主任真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惜打那以后就再也沒有見到王稼祥首長了。”
長征途中,丁盛的勇猛也逐漸進入了毛主席的視線。在攻打婁山關的過程中,毛主席還曾詢問過沖在最前面的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有著“丁大膽”之稱的丁盛。
在此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丁盛在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斗中逐漸成長起來,只要聽到槍聲,他原本溫和的目光就會變得炯炯有神,并透露出一股殺氣。
多年后,他曾經的老部下還對丁盛會打仗一事感慨不已:
“他(丁盛)精明、果斷,腦子快,決心硬,跟他打仗你就打吧,能學到好多真本事。”
丁盛尤其擅長打穿插,而穿插作戰一般對部隊和指揮官的要求極高。首先,作戰部隊的戰斗力一定要夠強,指揮官要膽大心細。其次,即使面臨四面被包圍或被切斷退路的絕境,也一定要足夠果斷。最后,不能戀戰,更不能戀財。
1949年,四野在衡陽、寶慶與白崇禧部隊決戰。當時,白崇禧重兵集結,封鎖了衡寶公路。四野的部隊則都在衡寶公路以北。然而,因為與軍部中斷了聯系,丁盛已經率部孤軍冒進,與大部隊相距有一百六十多里。
直到天蒙蒙亮,丁盛部才與四野總部取得了聯系。這時,丁盛得知自己已經深陷敵人陣中。他當機立斷,要求各部搶占制高點。
而林彪在得知丁盛部已經孤軍插入白崇禧部的情況后,既驚又喜,并指示丁盛:
“現就地待命,下步行動由野總直接指揮。”
很快,四野各部隊打響作戰后,丁盛奉命腰斬了白崇禧主力七軍,大獲全勝。戰報傳出,“丁大膽”的名號也享譽全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頗負戰名的丁盛將軍,也在政治的漩渦中沉沉浮浮。
當時,丁盛是新疆軍區的副司令,他一度受到沖擊,差點性命難保。幸虧周總理及時救援,他才逃過一劫。
1968年,丁盛調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因為當時廣州軍區的領導班子多是出身四野的戰友,丁盛的處境這才有所好轉。
當時,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黃永勝被調至北京擔任總參謀長。考慮到丁盛剛剛擔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不久,資歷尚淺。于是,在此后一年多時間里,黃永勝繼續兼任著廣州軍區司令員一職。但其實,平時的主要工作已經逐漸轉移到了丁盛手中。
1969年7月,丁盛正式出任廣州軍區司令員。1971年,丁盛因與黃永勝等人關系頗深,曾受到毛主席耳提面命的點撥。同年11月,毛主席還在一次會議上對廣州軍區的工作公開進行了表揚。可以看出,毛主席對丁盛還是信任并繼續重用的。
1973年12月,根據毛主席指示,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丁盛與許世友互換,調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1975年11月,丁盛因生病需要休養,向中央軍委作了報告。當時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葉劍英元帥看完報告后,作了一條特別指示:
“丁盛有病,可以在南京休息,也可以去北京休息,但就是不能去上海,也不要去廣州了。”
其實,從全國范圍來看,上海的醫療條件是數一數二的。曾經不少身體不好的老同志們,也曾被安排在上海接受治療。但葉劍英為什么要單獨強調丁盛不能去上海呢?
原來,雖然丁盛被查明沒有什么問題,但他當時的身份還是相當敏感的。因此,必須要時刻謹慎,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免落人話柄。
上海當時可謂是非之地。葉帥此舉,也是出于對他的關心,希望他能夠遠離這里,免得被人利用。
然而,1976年8月,丁盛在從舟山群島返回南京途中,經過上海,并收到了當時南京軍區政委廖漢生的請求,希望他能夠與上海市委方面進行溝通,讓自己得到有效治療。
于是,當天晚上,丁盛便在上海住了一晚。沒想到,他夜宿上海的消息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得知,上海市委便來人拜訪。丁盛也因此在后來受到了牽連。
1977年3月,丁盛在南京軍區舉行的會議上受到了面對面的“揭批”,1982年,丁盛被開除了黨籍。
晚年,丁盛生活貧困,幸好有戰友接濟,才得以勉強度日。直到1990年,在聶榮臻元帥的幫助下,丁盛才如愿定居廣州,與子女團聚,并獲得了師級干部待遇,生活終于有所好轉。
參考資料:同舟共進2009年7期、中外文摘2018年8期、今古傳奇·雙月號2021年5期、黨史博覽2016年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