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鄆城縣舉辦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演示會,多臺“會思考”“能干活”的智能農機集中亮相,吸引了100多名種植大戶前來體驗。當地通過“政策補貼+技術培訓”的方式,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助力糧食穩產增收。
在活動現場,多種新型農機具依次登場展示。從智能化的播種機到高效的聯合收割機,再到精準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設備,一系列新機具以其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性能,贏得了在場人員的陣陣贊嘆。
鄆城縣種植大戶孔祥珂看到新機具后十分感慨。“我從事農機種植十多年了,現在有這么智能的農機產品,又趕上國家補貼,讓我們這些種植戶既能省錢又能省力,我們現在對增產增收越來越有信心了。”孔祥珂說。
種糧大戶梁邦冬在現場轉了一圈后,立即拍板定了一輛拖拉機。“一臺20多萬的拖拉機補貼7萬多,一年的油錢省出來了。相信今后用科技去種田,我們日子會越種越甜。”
據了解,此次演示會采用“現場教學+實操”模式,讓農戶在觀摩與實踐中,熟練掌握新技術、新裝備、新機具的操作要點,為提升糧食生產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筑牢根基,推動傳統春耕向 “科技春耕”“智慧春耕” 跨越發展。
從 “人力彎腰” 到 “機械甩手”,鄆城縣持續發力農機人才培養。通過開展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年均培訓農機手超 500 人,重點提升飛手操作證獲取率和智能農機使用技能,確保先進技術落地生根。
鄆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主任吳濤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鄆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開展了6場以"農機科技下鄉"為主題的農機技術培訓活動。截至目前,已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400萬元。補貼采用"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戶"的模式,補貼范圍覆蓋了24大類51小類共117個品目。這項惠農政策將有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助力農業增產增收。
(大眾新聞記者 蔣鑫 通訊員 劉保迎 張來聚 任威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