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4月21日,特朗普在其自家社交平臺上再次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開火,直呼其為“太遲先生”和“一個大輸家”,并指責其不降息將導致美國經濟放緩。就在他怒發沖冠之際,美國股市主要指數集體跳水,美元指數跌至2022年以來新低,金融市場瞬間陷入“雙殺”格局。一場從嘴炮開始的貨幣戰爭,正逐步演化為撼動全球金融格局的系統性風險。
特朗普的怒火表面上源于通脹問題,實則根植于政治操盤。他在社交平臺上自夸“幾乎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下降”,聲稱美國當前“幾乎沒有通脹”,并借機猛轟鮑威爾“不作為”,還搬出歐洲央行已七度降息來對比美聯儲的“遲緩”。而其真正用意,早已昭然若揭:在競選連任的關頭,他急需一波貨幣寬松來“點燃”經濟表象,從而為其選戰加分。只不過,這一切要以犧牲美聯儲獨立性和美元信譽為代價。
特朗普早已不是第一次“炮轟”鮑威爾,在其第一任期內,就曾多次公開批評美聯儲加息阻礙經濟增長。如今重回白宮,特朗普對貨幣政策的控制欲顯然更為強烈。盡管鮑威爾此前表示總統無權罷免美聯儲主席,并表示將履行完至2026年5月的任期,但美國政界早已傳出風聲:特朗普或將通過立法手段架空鮑威爾,甚至考慮設立所謂“影子主席”,以繞過聯儲系統,直接操縱政策走向。
這種“總統干預貨幣政策”的行為,無疑已將美國帶上了一條極為危險的不歸路。Evercore ISI的副董事長古哈指出,如果市場開始質疑美聯儲的獨立性,那么后果將是災難性的:美元將遭拋售、債市將出現殖利率飆升,資本將逃離美國,而美國股市也將陷入深度調整。在全球流動性依然脆弱、地緣沖突持續升溫的大背景下,這種人為制造的不確定性無異于火上澆油。
芝加哥聯儲主席已連續兩日緊急公開發聲,警告“貨幣政策若長期受到政治干預,將導致更高通脹、更低增長和更高失業”。他的表態,無疑是在替整個聯儲系統鳴警鐘。貨幣政策本應獨立于短期政治周期,但如今卻被迫淪為政客手中的競選工具。聯儲的獨立性一旦崩塌,整個西方金融體系賴以維系的“規則信仰”也將搖搖欲墜。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攻擊不只是一次政治口水戰,而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貨幣政變。在全球經濟高度關聯、資本流動瞬息萬變的今天,任何針對央行獨立性的干預,都會迅速外溢為全球風險。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一旦信用崩塌,波及的將不僅是自身經濟,還有整個全球金融穩定。
我們已經看到初步后果:美元指數跌破長期支撐,美股在高位脆弱震蕩,黃金、比特幣等避險資產持續上漲。這一切,都反映出全球投資者對美國政策走向的深深憂慮。而特朗普越是通過強權干預來推動短期寬松,市場反而越是用腳投票。這是對其政策合法性與長期可持續性的極大質疑。
美國作為全球經濟規則制定者之一,其一舉一動不僅關系自身前途,更牽動世界格局。如果特朗普真的開創“總統掌控美聯儲”的先例,不僅是對華爾街的一次系統性威脅,更是對整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次實質性破壞。從長遠來看,其他國家將不得不重新評估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將被大幅加速。
特朗普看似是在為美國爭取貨幣自主權,實則是在用一己之私賭上整個國家的金融未來。他對鮑威爾的羞辱不僅暴露了其個人的強人執念,更揭示了他將“美聯儲”視為可控工具而非制度基石的危險心態。而這,才是真正令世界金融界不安的根源。
但特朗普不會在意這些,他要的不是健康可持續的經濟增長,而是為選票打造的“虛假繁榮”。他所推動的,是一場罔顧長遠、犧牲制度、以市場為賭注的政治豪賭。這場豪賭若成,美國可能短期內迎來繁榮假象;若敗,則可能引爆新的金融危機。而無論成敗,全球都將為此埋單。
在美元信用已經多次遭到質疑、美國財政赤字高企、美債評級下調的當下,再搞“內斗式”政治金融游戲,無異于飲鴆止渴。特朗普對鮑威爾的圍剿,不僅是個人恩怨的延續,更是一個超級大國制度裂痕日益擴大的信號。當總統可以隨意羞辱央行主席,甚至妄圖架空其職責時,我們必須問一句:這個曾經標榜制度制衡的國家,是否還值得世界信任?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罵戰,這是一次制度危機的前奏。特朗普與鮑威爾的對峙,遠比表面所見更深刻,也更危險。而最終的輸家,恐怕不會只是那位被罵作“loser”的鮑威爾,而是整個美國金融系統,乃至全球信心的最后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