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癌癥患者。"孫秀菊站在臺上,用質樸的開場白將聽眾帶回了九年前那個改變她人生的時刻。2015年8月,在洛陽姐姐家幫忙照顧孩子的孫秀菊抱著小孫子上樓時,突然感到呼吸困難,這是她從未有過的體驗。一向身體健康的她隨后開始出現持續性干咳,說話時總要咳個不停。姐姐的擔憂促使她前往醫院檢查,而這次檢查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當醫生單獨留下丈夫談話時,孫秀菊心里已有了不祥的預感。一周的檢查后,她被確診為"左肺腺癌",并伴有腦部轉移、甲狀腺雙側結節和淋巴結轉移。醫生直接建議化療而非手術,理由是癌細胞可能通過手術擴散。這個殘酷的現實讓孫秀菊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腦部放療帶來的副作用開始蠶食她的生活——記憶力急劇衰退,頭發脫落,惡心嘔吐使她無法進食。隨后的化療更是耗盡了她最后的體力。"人財兩空"的恐懼日夜折磨著她,她甚至對女兒說:"止不住化療沒做完,我人就沒了。"在最低谷時,她曾試圖在醫院跳樓結束生命,也曾在絕望中跑到包公湖邊徘徊。丈夫和家人寸步不離的守護成為她最后的依靠。
轉機出現在一位病友的建議下。2015年9月30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孫秀菊來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面對她的絕望,袁希福院長和主管醫生耐心開導:"只有身體好了,才有可能!帶瘤生存就好比種地,小草不影響地壯,地壯了收成才會好..."這種全新的治療理念為孫秀菊打開了希望之窗。
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很快顯現效果。服用中藥五天后,孫秀菊的體力開始恢復,放化療的副作用也明顯減輕。到2015年臘月,經過六次化療后,她的病灶縮小,順利出院。隨后的"中藥+靶向"治療方案進一步鞏固了治療效果,2016年4月的復查顯示腦部轉移灶消失,肺部結節減小。
然而抗癌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8月,復查發現肝占位,同時得知昔日病友相繼離世的消息,孫秀菊再次陷入恐懼。但一個月后的復查顯示病情穩定,她的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從外表幾乎看不出是病人,每天打牌娛樂,重拾生活樂趣。
2017年起,孫秀菊開始春秋兩季鞏固服用中藥。2020年1月復查顯示病情持續穩定。到2023年復診時,她已能平靜地回憶當初想要跳湖的絕望,并欣慰地分享自己八年來的康復成果:"能吃能喝能睡,送小孩上學"——這些普通人眼中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細節,對她而言卻是來之不易的幸福。
2024年4月26日,孫秀菊作為康復代表參加了"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站在臺上,她滿懷感激:"我謝謝希福醫院的院長,還有我的于主任于大夫,是你倆給我了第二次生命,我非常感謝!再一個謝謝俺老公,我都轉移到頭上了,一放療記憶力都不好了,都是我老公寸步不離我,恐怕我走丟了。"
從絕望到新生,孫秀菊的九年抗癌歷程不僅是個體生命的奇跡,更是現代醫學與中醫智慧結合的生動例證。她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癌癥,絕望不是終點;在科學治療、家人支持和個人堅持的共同作用下,生命的奇跡終將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