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順口區西北方的渤海中,有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蛇島,島上生活著近2萬條單一種類的毒蛇——蛇島蝮。2024年7月,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春暖花開的4月,記者跟隨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探訪蛇島蝮不一樣的生存習性。
蛇島蝮為何愛打哈欠?
此時的蛇島蝮已經結束冬眠,逐漸恢復活動。記者拿著木棍沿著棧道前行,不時看到兩邊一盤盤的蛇島蝮聚集在一起,初醒時活動較緩慢,多集中在陽光充足的巖石、草叢附近曬太陽,也有個別的蛇爬到了樹枝上。
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王小平說,它的主要食物是春季遷徙路過蛇島的候鳥,數以萬計的候鳥會落在蛇島短暫歇息取食,這些候鳥就成了蛇島蝮的主要食物來源。這段時間,它們會爬到樹上,或在巖石上、草叢里,將身體蜷曲成彈簧狀,等待時機,一旦小鳥落在它們面前,它們就會彈出身子,一口咬住小鳥,用針管狀的毒牙將毒液注入,待小鳥死后慢慢吞食。如果獵物太大,在吞咽的過程中,蛇島蝮的上下頜往往會脫臼。所以吞下獵物后,蛇島蝮會張大嘴巴,打一個或多個大大的哈欠,將上下頜的關節重新復位。
蛇島蝮的繁殖靠孵蛋嗎?
蛇類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卵生,像鳥類一樣產蛋,另一種是卵胎生,卵在母體內孵化,蛇島蝮的生殖方式就是卵胎生。它們的卵在母蛇體內獨立孵化,剛出生的幼蛇包裹在一層薄薄透明的卵膜里。由于蛇島上食物有限,繁殖一次消耗能量很大,所以雌蛇一般4年左右才能繁殖一次,每年8月至9月是小蛇出生的高峰期。
小蛇發育需要的營養物質全部由卵來供給,母蛇每次約能生產4至5條幼蛇,小蛇一出生就具有毒性,20多厘米長就能獨立捕食,甚至還會上樹捕鳥,這一獨特的繁衍習性是蛇島蝮長期適應和自然選擇的結果。
蛇島蝮的天敵是誰?
蛇島蝮的食物是小型鳥類,而大型猛禽則是蛇島蝮的天敵之一,比如灰臉鵟鷹、蛇雕、普通鵟等都會捕捉蛇島蝮作為食物。當然,以毒蛇為食是有風險的,有時,猛禽會被蛇島蝮反咬一口而死亡。
蛇島蝮如何捕鳥?
據統計,每條蛇島蝮一年內要吃掉4-6只小鳥才能滿足其生存所需的能量,因此每年至少有10萬只候鳥葬身蛇腹。或許有人會好奇,鳥是飛行性動物,那蛇島蝮是如何捕食候鳥的呢?
鳥類運動速度快,主動快速出擊成功率極低,聰明的蛇島蝮主要采取“守株待鳥”的方式進行捕食。
蛇島蝮非常善于偽裝,皮膚的顏色與樹枝、草葉、巖石的顏色十分相近,并且十分有耐性,能靜靜地在一個地方呆十幾個小時不動,爬在樹枝上等待鳥兒的到來。
蛇島蝮捕食候鳥主要依賴頰窩和毒牙。它的頰窩對溫度十分敏感,又被稱為“熱測位器”,不但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分辨出0.001℃的微小溫度變化,還能確定發生熱射線物體的位置,且反應時間不超過0.1秒。一旦有小鳥落在蛇邊20厘米左右,蛇島蝮就猶如離弦之箭,一口咬住小鳥,將劇毒注入鳥的體內,大約五分鐘小鳥便一命嗚呼。
蛇島蝮主要捕食一些雀形目鳥類,而且能吞下比它們胸圍大好幾倍的鳥,主要靠蛇毒來幫助消化。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張錫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