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在"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上,一位皮膚黝黑、雙手粗糙的中年男子,用樸實的方言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他是張師傅,一位普通的河北農民,也是一位與惡性黑色素瘤抗爭八年的勇士。"我農民吧,在工地上干活,每天都是4點鐘起床,干了一天,也可以。"簡單的話語背后,是一段不平凡的生命歷程。
時間回溯到2016年,張師傅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病痛打破。他的雙腿莫名疼痛,皮膚上冒出幾個大包,那種感覺"就跟身上有螞蟻在咬一樣,還發麻"。從縣醫院到市醫院,再到省醫院,檢查結果顯示他有肺結節和頸部淋巴結腫大,卻找不到原發病灶。帶著不安,他踏上了北上求醫之路,先后輾轉于北京六合醫院、腫瘤醫院、301醫院、武警二院等多家知名醫院。一個多月的奔波,光檢查費就花了一萬六千元,這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北京腫瘤醫院的專家給出了"50%概率是惡性黑色素瘤"的推測,而301醫院的杜主任更是直接告訴他:"背上你別撓,是癌。"當醫生把女婿單獨叫進診室長談后,張師傅從女婿無奈的眼神和"爸,咱回去吧"的話語中明白了病情的嚴重性。"你想吃點什么多吃點。想打麻將打麻將,玩玩去吧!咱們是農民,這個病我們看不了。"這番話如同一紙生命判決書,將張師傅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然而,這個樸實農民的生命力遠比想象中頑強。"際上那會,那個病厲害得,我吃飯都吃不下去了。醫院說不能治了,可是我還是想活,想試下。"2016年4月6日,帶著最后一絲希望,張師傅來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袁希福院長為他開了一個月的中藥。起初,雖然食欲有所改善,但巨大的精神壓力讓他"見誰都煩,時常流淚"。家人的擔憂和醫院的耐心解釋讓他堅持了下來:"現在比來時好多了,吃飯基本正常,應該有點信心。"
奇跡在堅持中悄然發生。服用中藥60付后,張師傅復診時表示"螞蟻蟄的感覺沒有了";半年后,病情進入鞏固階段;2017年7月17日,他特意帶著錦旗來到醫院,激動地告訴袁希福:"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早就消失了,全家都很高興。要不是你們,我已不再世。"這個曾被判"死刑"的農民,用中藥七個月,210付藥后,各種癥狀逐漸好轉,隨后五年間堅持春秋兩季鞏固治療,重新找回了健康。
更令人欣慰的是,康復后的張師傅不僅重返工地工作,還在2021年4月15日帶著其他病友前往希福醫院求醫,分享自己的抗癌經驗。2024年站在公益活動現場的他,已經成為無數抗癌患者心中的榜樣。八年來,從絕望到希望,從病痛到康復,張師傅用樸實堅韌的生命力詮釋了"不放棄"三個字的深刻含義。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的奇跡往往誕生于堅持之中,而希望,永遠留給那些不肯向命運低頭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