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內卷、精神內耗……4月20日下午,在作家林瀟于萬象書坊舉辦的《李白傳》新書分享會上,聽眾與主講人頻繁互動,一個又一個網絡熱詞噴涌而出,他們將李白拉入現代語境,探討他的人生與心理,又結合自己的經歷,試圖理清李白產生“內耗”的原因,以及最終如何如何消解“內耗”。
“我對李白這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他的生活態度和處世哲學,我覺得對于我們當代人是很有啟發的。”分享會一開始,《李白傳》作者林瀟就談及她心目中的李白,“他是一個非常看得開,不擰巴的人,我們都知道他一輩子大都失意、落魄,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對于自我壓抑、瘋狂內卷,又常處于內耗狀態的當代青年,有非常值得借鑒的意義。”
林瀟是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大學創意寫作專業研究生,目前已出版《李清照:賞花人不在,海棠依舊》《不如擼貓去》等多部暢銷書,接下來還有《李白的朋友圈》等作品待上市。
在新書分享會上,上班族、家長乃至退休老人,紛紛講述他們所經歷的“內耗”。作為分享會的嘉賓,曾出版《我的沉默震耳欲聾》《浩蕩七十年:大清衰亡與中國早期現代化》等作品的著名作家、大學教師張守濤,也分享了自己的“內耗”經歷:“一方面我很想講(課),另外一方面又擔心講得不好。我最大的內耗其實就像李白一樣,一方面想寄情于山水,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忘懷人間。這種心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也都有。”
“內耗這個詞真是說不完的話題,我們都有內耗,但是你怎樣理解內耗這個詞?有人說內耗是情緒和精神的反復拉扯,人們活得特別擰巴,也是一種內耗,這種擰巴使人的執行力和意志力下降,最后讓人身心俱疲,所以內耗的人都很疲憊。”
內耗幾乎無所不在,又如何消解掉它?分享會上的聽眾都想知道答案。“盡人事聽天命,自己努力了就行了。我現在就把人生當成一種體驗,一場游戲,你就重在體驗,重在過程,不要太重視結果。其實就是我們對人生要盡量看開一些,就會減少很多內耗。”張守濤說。
“我很喜歡楊慎寫的那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站到一定的高度,站到一個時間廣度去看待你的生活,會發現宇宙非常大,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渺小,你現在覺得驚天動地的一件事情,現在失戀了要死要活的,可是你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審視它,又算得了什么?”林瀟說。
而這恰恰是李白看待人生的視角。讀他的詩詞,常能覺察到他的遼闊。“天生我材必有用”“仰天大笑從此去”“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乃至“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的寫景詩句,都帶著異于常人的“平視”視角。
“他是一個非常灑脫的人,我覺得小孩子是一定要去讀李白的。如果你在少年時期讀過李白,然后懂李白,你到成年時期,可能就不會去經歷這種對自己的一個懷疑的過程。”
但李白就不內耗嗎?分享會主持人、南藝附中優秀教育工作者鄭火紅發出了這樣一問,在她看來,“李白有他的夢想和欲望,而他并沒有實現”,這也是他“內耗”的根源。但最終,他用自信、樂觀、昂揚的人生態度解決了自己的內耗。
在“內耗”“內卷”被提的比較多的當下,尋找一處心靈的棲居地是如此重要。林瀟認為:“今天的我們讀李白,不僅要讀他的文思,讀他的浪漫,讀那個獨一無二的大唐盛世,更要讀他迎難而上,從不怕重來的勇氣!”而這也正是今天仍有很多人喜歡李白、閱讀李白的原因。
據悉,林瀟新書分享會還將與大眾書局、南大校友會、朝朝讀書會、揚州市圖書館、高郵汪曾祺紀念館等舉辦,“我希望通過品讀李白的一生,給予如今的我們一點往前的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