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以及截圖,請知悉。
自從2020年印度在喜馬拉雅與我國掰過手腕之后,就有了長達五年跌入“冰點”的一段時光。
然而,誰又能想到,在2025年4月,一直自詡不凡的印度又開始與我國關系迅速升溫。
正應了“三國”中的那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印度困境
提到印度,就不得不說他們的大國之夢,莫迪上臺之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印度干脆也就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取代我國,成為制造業大國。
所以在2021年時,印度花費了重金建設了不少工廠,就比如生產手機的流水線“富士康”。
同時,美國的大型也非常支持印度,波音還在印度開設了一個零件工廠。
不過,經過幾年的努力,印度也用自己的實力告訴了全世界,自己根本難以成為“世界工廠”,更難取代中國。
本來莫迪在2021年放出豪言,在2025年要將印度的制造業占GDP比重提高至25%,可還沒到2024年時,制造業的GDP就下降到了16.3%。
不升反降,足以說明一切。
究其原因,不過也就三點,但是每一點都擊中了印度的命門。
首先就是印度的電網建設極為落后,普及率低,再加上偷電現象在印度極為普遍,所以即使是首都新德里,都不可能做到穩定供電。
試想一下,工廠接到訂單,本來工人要趕訂單,但是中間突然停電了,這訂單怎么可能按時交付呢?
其次就是印度的國情問題,因為他們以種姓區分階級,所以印度的工人多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這也就意味著很多時候,工人難以達到制造的標準。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印度的基建落后,公路并不是四通八達,所以在運送貨物之時,效率低不說,送貨的完整性也有待考究。
這幾年過去,印度人給歐洲人的印象也是直線下降,因為他們制造的東西也太讓人難以拿得出手了。
就因為以上的這幾個問題,所以印度也難以成為世界工廠,再加上印度亂七八糟的營商環境,不少企業關掉了印度的廠,紛紛跑路。
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印度其實也還可以通過老美的扶持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可是偏偏特朗普沒有給它留絲毫的情面。
關稅大戰
4月初,特朗普就給了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一記重錘。
剛剛訪問過美國的莫迪也懵了,他以為自己的低姿態起碼也能讓特朗普對其手下留情,可沒想到,特朗普給印度加征的關稅稅率為26%,比日本和韓國兩個小弟都要高。
本來印度制造出來的東西就受到很多國家的詬病,如今特朗普再給印度制造商品加上高額的關稅,那豈不是之后價格一貴,更沒有優勢了么。
這還不算什么,隨后美國的商務部將印度還列入了美國的“重點觀察名單”之中。
理由是印度在知識產權和醫療等方面都侵害了美國的利益,一系列的操作下來,莫迪也是焦慮不已。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和中國的關系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4月19日,印度媒體還將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的采訪登在了報刊之上,目的就是想要對外宣布,中印的關系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而這一階段的雙方也開始互相加深交流,并且也將之前停飛的航班也逐漸恢復了,這些都表明印度在這個節骨眼上認清了現實,既然取代不了中國,那不如和中國合作發展。
而且在此關鍵時刻,徐飛洪也表現出了大國該有的風范,他稱之后希望通過中國在印度投資企業,如此一來,進一步增強印度制造。
話雖簡單,但含義可一點也不簡單,其實就是讓印度來中國照著學習,實在不行就有樣學樣,時間長了多少也能學點。
這也點醒了印度,美國對它的態度,一副可有可無的樣子,想必也就是將印度當一個對抗中國的棋子而已。
就算有一天印度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但難保不會成為美國下一個想要遏制的對象,與其如此,不如與中國一起合作,謀求發展。
合作還是對抗
其實,在印度的經濟開始顯現危機之后,莫迪也開始了他的搖擺動作。
在今年的3月份,莫迪就宣布取消了所謂的“取代中國”的計劃,這也就說明莫迪內心已經有了變化,只不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加快了莫迪的腳步而已。
美國副總統萬斯表示自己將在近期去印度訪問,他對外稱自此次目的就是為了與印度協商貿易和關稅的事宜。
但是萬斯去印度背后是想要讓莫迪繼續聽美國的安排,爭取在制造業上取代中國,這樣也就可以幫助美國遏制我國的發展。
相比于美國不可告人的目的,很明顯我國的態度其實是更加成熟的。
在莫迪與特朗普談判之前,我國也打開了天窗說亮話,將印度目前最需要地擺在了他們的眼前。
從2021年之后就可以看出,印度離制造大國的距離還是極為遙遠的,美國并沒有給其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只是單純地想要將印度變成遏制我國發展的棋子而已。
而且美國在最初也向印度投資了不少錢,但是他們發現收效甚微。
而最能將印度帶起來的只有中國了,因為印度和我國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人口大國,所以在經驗方面,我國也是更合適的。
而且在徐飛洪的采訪中,他也談到了印度一直以來的痛點,就是電網建設的方面,而我國可以對印度擴大投資的同時,開發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項目。
而我國的電網實力,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
這無疑是印度最為在意的,畢竟沒有電的印度,就是再想搞制造業,也無異于是癡人說夢。
因此,在這次莫迪和萬斯即將見面談判之前,我國非常明確地表明了態度,這正好也和莫迪年初的示好不謀而合。
有了我國的態度,相信在之后莫迪與特朗普的談判中他也會選擇權衡利弊了,一面是合作共贏,一面是吃干抹凈,想必任誰都會知道如何去選擇吧。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中國駐印度大使:中印正密集溝通互派記者和簽證便利問題
金融界:印度擔憂中方“限制措施”阻礙印度發展國內制造業 中國駐印大使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