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李金萍 深圳報道
全國兩會今年3月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以“投資于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全面釋放人的創造力,各地正在涌現一批新做法。
4月21日,在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推介會現場,深圳福田區發布了《2025年新啟程教育科技人才“五福禮包”》(簡稱《五福禮包》),共27條措施。
此次,福田率先推出全國首個“四維人才評價體系”,融合“成就制、積分制、舉薦制、實效制”,讓人才評價體系更加立體,給出投資于科技人才、投資于創新創業企業的福田模式。
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以AI、機器人、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技術創新創業正在加速向中心城區聚集,深圳福田也在其中,并已悄然發展出超16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投資于人:從“學歷論”到“成就制”
4月以來,“百萬英才匯南粵”春季招聘活動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啟幕。廣東的目標是,拿出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崗位,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
4月21日,在福田區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推介會上,福田區發布《五福禮包》,推出27條措施,推動“投資于人”理念在福田落地。
此次,福田的相關政策中覆蓋了各個層次的創新人才,并鼓勵企業培養和引入人才。
對于大學校園,福田將鼓勵該區65家重點企業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按每名實習生最高4500元/月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支持重點企業和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企業每年可獲得最高50萬元資助,就讀學生也可獲得額外補助。對企業新引進入戶且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國內外重點高校全日制本科、碩士畢業生,福田區將分別給予最高3萬元、5萬元生活補貼。
對于已就業人群,福田鼓勵企業支持人才參加技能大賽、進行學位進修。其中,個人獲得各層級職業技能大賽獎項的,最高可獲得50萬元補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研人才等在職攻讀高校學科博士學位,將獲得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
除人才補貼支持,福田在人才評價體系上改革,更為引人注目。
去年,福田區在全國率先推出“成就制+積分制+舉薦制”三維人才評價體系。今年,福田將其升級為“成就制+積分制+舉薦制+實效制”四維人才評價體系。
其中,成就制除了對取得國際公認專業成就、入選上級政府人才計劃、獲得重大獎勵等的人才進行直接認定外,還打破地域、勞動關系限制,將工作關系在香港、實際在內地辦公的境外人才納入認定體系,率先直接認定香港“高才通”“優才”,實現頂尖及香港人才“即來即享”。“積分制”是指引入社會、市場、用人單位、第三方等評價主體,打破單一評價指標,從教育背景、緊缺程度、用人單位評價等12個維度進行積分,讓青年科技人才應享盡享。“舉薦制”是指拓寬人才認定渠道,實現特殊人才應識盡識。
今年新加入的“實效制”評價維度,則將人才制度評定還給相關主管部門,讓其結合實際,制定支持本行業本領域人才發展的專項措施。
記者了解到,以河套深圳園區為例,首批近80人的人才認定工作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才申請了“積分制”。他們大都是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通過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積分制”人才評價體系,他們被評定為人才并獲得認定證書。
“獲得福田英才人才認定后,為其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便利。”深圳鯤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席運營官王少軍是首批獲認定的福田英才之一,他說,比如在工作方面,人才驛站可為其提供研發、財務、法務等政策咨詢等諸多服務,對企業開展相關活動助力頗多;在生活方面,可享受通關(去香港)便利、人才房、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優惠政策。
從招才引智到優化現有人才評價體系,這背后事實上是福田區在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對人才的旺盛需求所驅動。
“將發展資金資源投入到人的發展和保障上,將加速新質生產力形成。”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二級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首任執行院長葉裕民表示,中國正處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期,對熟知先進制造技術、新型材料性能、信息化技術等高端勞動力的需求巨大。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向心城市》一書中指出,創新需要有高濃度、高密度的協同網絡,創新人群只有高頻次的交流,才能在思維碰撞下激發創新,才能催生創新經濟蓬勃發展。
對人才扶持,是科技回歸都市,全球城市再中心化的共同選擇。
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和人才在城市空間中集聚,特別是在大都市中心城區集聚的新趨勢。接連研發出ChatGPT、Sora顛覆性創新的OpenAI公司誕生在舊金山市中心最古老的社區就是最好的實例。
這些產業以AI、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為主,對用地需求不大,但對人才需求旺盛。在此情況下,中心城區滿足了科技人才對于工作、消費、社交、文化、居住、旅游乃至歷史文脈和自然生態等多元交互的都市化生活狀態的需求,成為了科技創新企業的加速孵化器。
福田是深圳的行政、金融、文化、商務和國際交往中心,同時也是集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于一體的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所在區,也擁有智能終端、新能源、軟件與信息服務這三大千億級和生物醫藥等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既有科技人才需要的煙火氣,也有完善產業鏈供應鏈、豐富的科創資源。
在此背景下,福田區需要瞄準科創回城的主體科創型中小企業,加速其回城,投資培育出下一個可能顛覆行業的創新企業。
本次《五福禮包》也聚焦科創型中小企業在“開辦—辦公—融資—容錯”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體系,推出了多元創新舉措,為其發展賦能。
其中,在企業開辦階段,福田區一方面依托“福i企”平臺,將政務、法律、稅務等常見的企業辦事事項,一鍵直達;另一方面對于必須線下辦理的事項也將由“上門辦”服務團隊支持,讓企業少跑腿。
同時,針對創業階段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融資等生產要素,福田推出“零租”創業空間;福田政府投資基金對創業團隊給予最高一次性1000萬元資金支持;新增1000億元貸款授信規模,為其提供個性化金融產品等。
今年全國兩會,“壯大耐心資本”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更進一步提出“大膽資本”概念,支持國資基金大膽試錯。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露,深圳將對政府投資基金和國資創投機構的考核機制進行優化,探索建立盡職免責相關制度,不以單一項目的虧損或未達考核標準對投資行為全盤否定。
在此背景下,福田區也為初創企業建立了容錯機制,提供貸款、基金、保險、法律援助等多元助企方式,助力企業重新啟程,包括給予不良貸款本金最高50%的風險補償,年度最高5000萬元;對符合福田區產業發展的早中期項目給予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的培育引導型投資,符合條件的項目允許最高100%的虧損;創業失敗的團隊可申請最高賠付200萬元的科技研發費用損失和科技成果轉化失敗保險等。
除了支持科技型企業的創業發展,福田區也關注到正在高速發展的瞪羚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培育,在最新的政策中,福田區提出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賽道,通過“孵化—成長—躍升”全鏈條培育行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協同”發展格局,構建完善的獨角獸等高質量企業發現機制和培育的良好生態,到2027年,計劃累計培育瞪羚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不少于70家。
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福田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0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67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近三年數量增長7.6倍。
2025年,福田區正以“都市科創”重構產城關系,在寸土寸金的CBD,福田區將推出一系列的產業空間,吸引AI、生物醫藥等科創企業集聚,讓CBD與實驗室產生“化學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