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進入日本卡拉OK包廂的中國人,普遍都會經歷兩波震顫。
第一次是當你嘗試輸入中國歌手名之時,發現這兒的中文歌庫存量,竟然跟你老家十年前開的KTV有得一拼。
第二次是在你點完歌正欲一展歌喉之際,MV里竟出現了幾張陌生的臉龐和你從未見過的船新劇情。
在國內與KTV交手這些年,想必你也看過不少盜版韓劇亂剪版本,也聽聞東尼大木的劇情大片常常被剪進杰倫兒MV。
但在日本卡拉OK,中文歌的MV與以上幾種全然不同。
它們絕非原廠出品卻又符合歌曲意境,看得出經過了團隊拍攝設計,卻又處處都透露著過時與漫不經心。
《半句再見》-孫燕姿
不消多問,這就是山寨。
但究竟為何日本卡拉OK非得給中文歌配上山寨MV,這些玩意兒又是誰拍的?
"山寨MV"是日本的文化特產
不少人表示在日本唱K真是渾身難受,張不開嘴也跟不上溜,因為山寨MV實在太出戲。
“本來唱挺好,瞅一眼這破MV就嗓子拐彎開始跑調。”
“這《愛人錯過》山寨MV,讓告五人看了都想告人。”
雖然每部中文歌山寨MV的劇情都有所區別,但它們卻都遵循著疑似過時20年的審美。
開頭往往是一個外景,緩慢推進藍天草地,直到主角出鏡露出迷之微笑,附加泛濫成災的疊加特效。
總而言之,要多土有多土。
《千里之外》的原版MV,歌曲佐以戰爭年代的愛情,彈著吉他的杰倫兒和蕩著秋千的女主,想必給很多人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現在看山寨MV《七里香》拍得像偷情短視頻,別說啥他媽愛不愛情,先把這男的特寫切遠點。
但要說這些片都是瞎拍瞎播吧,你卻又能發現里面的劇情、各種該有的道具、布景、居然都挺講究。很多畫面甚至都還能跟歌詞一一對應。
比如,《舞女》的紅唇大姐穿著紫色無袖旗袍,唱到"誰叫我是一個舞女"時,瞇著眼睛端起一支紅酒杯,儼然一副老江湖做派;
《不能說的秘密》唱到與回憶相關的歌詞,男主緊握著舊相片倒也貼合主旨。
場景說隨意吧,細看卻帶著嚴謹,中文歌肯定不給你配上外國景,讓身在他鄉的中國人也能產生一些親切感。
比如,女主坐在一個刻著漢字的大石墩子上翹著腳尖,讓你一秒就回到國內景區拍照現場。
又比如,MV的背景素材囊括昆明世博園、天津步行街、上海徐家匯等國內地標,也能讓縱情K歌的人感受到他們這活兒干得多認真負責。
更魔幻的是,這些半舊不舊的山寨MV還敢偷摸進化,最新背景已經悄然加上了微信支付寶二維碼,試圖給中國顧客的代入感再多添幾分。
可以說,在日本卡拉OK,最危險的動作不是和媽媽桑擠眉弄眼,而是不小心多看了兩眼山寨MV后被徹底吸入。
山寨MV看多了,也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端倪——這些MV的主要角色,似乎都是由同一批人扮演的。
看到幾個“老熟人”反復出現在不同歌曲中,扮演雷同的角色和老套的情節,大致可以猜出,它們大概率是同一個團隊的手筆。
這樣有計劃、有規模的山寨,卻讓人更加費解了,他們到底是什么神秘組織?為什么制作的山寨MV會壟斷日本的卡拉OK?
事實上,不只中文歌被這種山寨MV污染,很多非日語歌到了日本卡拉OK也難逃荼毒,KPOP能拍成農家樂。
最后連日本人都忍不住了,頻頻發出:為什么MV里的人一直在跑?為什么總是重復老套的劇情?為什么拍成這屌樣?
為此,日本電視臺甚至專門成立了"專案調查小組"一探究竟。
原來這些“山寨MV”其實是日本一種特產,叫做伴唱MV,算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
因為版權或成本問題,卡拉OK公司有時只獲得了歌曲的伴奏授權,MV則需要自行制作或使用通用素材庫。
日本就此誕生了專門為KTV提供影像內容的從業者或公司,他們的工作就是自制MV,滿足KTV點唱對畫面的基本需求。
講究點的會特意到國外錄些外景,中國歌曲MV的背景素材就是這么來的。
但問題又來了,伴唱MV的歷史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年了,即便為了省錢,又何至于到現在每部作品都做得如此廉價?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種觀感的粗糙和過時感,居然是業界老師傅刻意為之。
刻意爛俗的MV也有匠人精神?
做一份注定成為背景板的工作,是種什么體驗?
不用成為游戲里的NPC,成為伴唱MV演員也能給你同樣的體驗。
為了適配KTV環境,伴唱MV的制作遵循著一套反常規且龜毛的“潛規則”,卻讓有的日本人高喊一聲“sensei賽高!”不愧為卡拉OK產業的匠人精神。
現在我們先來做一道題,小小感受一下伴唱MV的制作邏輯。
請聽題:
一對情侶手牽手走在海邊,路上,女生蒙上了男友的眼睛,顯得俏皮可愛。
這時導演喊了“CUT!”,是以下哪個行為導致的?
A.女主走路蹦蹦跳跳,導致鏡頭不容易捕捉動作
B.男主雙眼被蒙上,沒有做出應有的反應
C.兩人一路有說有笑,與MV基調不符
答案是ABC全選。
導演蹦出來解釋:
“就算約會,你也要擺出性冷淡式的泰然自若,一蹦一跳還蒙眼睛顯得太興奮搶眼了,這是大忌,要是給正在唱歌的人留下了印象那就白拍了。”
伴唱MV在日本自有一套邏輯道理,讓人沒印象,記不住,看完像失憶了——這種批評才是對伴唱MV的五星好評。
說白了,伴唱MV的主旨就是要有MV,但是又絕不能引起顧客的注意。
院辦恍然大悟,原來之前吐槽的老套情節竟是出自伴唱導演的精心編排,以及演員對演藝尺度的拿捏。
重復卻模糊的場景,避免使用有高辨識度的地標建筑,這都是為了減少記憶點;
用到包漿的道具——沙漏、漂流瓶、撕開一半的照片——都是為了模糊時間背景,增加通用性,素材復用也不成問題;
演員總是用相同的角度橫向走過去,是因為要隨著歌詞字幕同方向出現不顯突兀。
衣服的顏色都要考慮進去,避免紅色和歌詞顏色相沖。
甚至就連演員,都要精心挑選出一張張“路人臉” ,確保做到過目即忘......
這一切只為了實現伴唱MV的至高境界——若有似無。
如同黑子哲也之于奇跡的世代,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和大明星大制作MV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本質不同。伴唱MV這種“去個性化”的處理,目的是讓MV成為真正的背景板。
沒印象,就可以讓伴唱MV美美隱身,避免過度吸引觀眾注意力,從而讓唱歌者和同行友人能更專注于演唱和KTV的社交氛圍。
導演不斷強調,伴唱MV最重要的是烘托KTV包廂的氛圍。所謂的氛圍則是四下昏暗,關注的中心只應在演唱者身上。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日本人深愛卡拉OK。
甩開社畜的制服外套,終于可以當一回放肆的野獸,在昏暗的包廂,手舉麥克風贏得全場關注。
這種魅力,能讓走路內八連連鞠躬的日本人,唱到脫褲子都不肯把麥放下。
當四周一抹黑,你的視線集中在那個小小的屏幕上時,MV的存在感相當醒目,畫面的有無與好壞都會被放大。
網友們之所以吐槽山寨MV的諸多細節,也是因為對原版MV太有印象,導致二者反差過大。
但或許,經過社交媒體和電視臺的曝光,伴唱MV這一行也就成了日本的另一個匠人笑話。
你終究不可能在強調“不存在”這一存在的同時,讓人們無視這一存在。
接受采訪時,伴唱MV的導演還特意強調了一句:
感謝大家的關注,但希望大家不要太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