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甘肅頻道
蘭州源盛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智能化育苗大棚。人民網 席娟娟攝
人民網蘭州4月22日電 (席娟娟)谷雨時節、萬物生長,隨著氣溫漸暖,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上茬30萬畝高原夏菜迎來大田移栽的關鍵時期。
智能化育苗大棚內自動噴灌機給芹菜苗澆水。人民網 席娟娟攝
作為蘭州高原夏菜的核心產區,連日來,榆中縣梯次推進高原夏菜大田移栽工作,完成從智能化育苗大棚到萬畝良田的“綠色接力”。
蓬勃生長的芹菜苗。人民網 席娟娟攝
走進榆中縣甘草店鎮三墩營村蘭州源盛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置身寬敞明亮的智能化育苗大棚,滿眼皆是綠意,一株株芹菜苗在育苗盤里整齊排列,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這個大棚一次能培育芹菜苗92萬余株,上一茬已經全部移栽田中,這一茬預計一個月后移栽。”育苗工王師傅一邊操作著自動噴灌機一邊介紹。
在芹菜種植冷棚內,工人進行除草、補苗作業。人民網 席娟娟攝
在育苗棚隔壁的連片蔬菜種植冷棚內,一壟壟芹菜苗已借助自動移栽機完成栽種,膜下滴灌系統保障著每一株芹菜苗的水分供給。“我們所采用的自主移栽系統可實現日均5至7畝標準化種植作業,效率達人工移栽的3倍以上。”蘭州源盛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舒斌說。
“我們通過技術創新讓蔬菜‘錯峰說話’。”據榆中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李錦成介紹,技術革新驅動產業布局優化,目前榆中縣已形成“川中設施菜、川東露地菜、南部冷涼菜”的梯度種植格局,依托設施溫室與冷棚種植融合模式,春茬蔬菜較傳統種植提前15天上市,秋茬延遲15天收尾,緩解集中上市壓價風險。
移栽至冷棚內的芹菜苗。人民網 席娟娟攝
此外,榆中縣配套推廣的雙壟三溝栽培技術,配合膜下滴灌實現節水40%,水肥一體化技術使肥料利用率提升至65%。在綠色防控方面,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減量20%至30%,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體系使農藥使用量下降35%,土壤有機質含量年均提升0.2個百分點。今年,榆中縣計劃蔬菜種植面積超43萬畝,預計產量達102.6萬噸以上。
隨著一批批菜苗植入沃土,新一茬種子已在苗床上破殼萌動,這場從智能大棚到萬畝良田的“綠色接力”為榆中的廣袤田野注入了更多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