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朗普不惜對全球加征關稅,也要堵上美國政府的財務漏洞時,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在近日,發布了自己跟蹤調研多年得到的研究報告簡篇,核心內容只有一點,“美國政府花在核武器身上的資金又多又沒用”。
▲1.7萬億美元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預計在未來幾年投入1.7萬億美元進行核武現代化”,這是報告提到的核心數據,也是目前美國加征關稅試圖獲得6000億美元收益的近三倍。但太過龐大的數字顯得有點空洞,不接地氣,把目光放到具體項目上,才能看到令人震撼的現實。
美國目前仍然維持“三位一體”核威懾,其中陸基領域完全依賴固定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相比于中國東風-41這類機動部署型號,傳統發射井由于陣位固定,非常容易被對手針對。但目前美國空軍并沒有改進的意思,反而準備投入巨資發展新一代“哨兵”。
▲東風-41是機動越野部署
按照美國空軍在十年前的想法,“哨兵”只需要花費不到700億美元就能完成開發,2025年開始部署。不過,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收購了,全美唯一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商,開始坐地起價后,項目費用就開始飆升。
今年2月,美國空軍鑒于項目成本已經暴漲81%,超過1400億美元,諾格還是不滿足,只能無奈地宣布項目暫時凍結。而人脈資源雄厚,又壟斷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諾格,則篤定美國空軍還會回來,仍然悠哉悠哉地開發“哨兵”。
▲固定發射井式彈道導彈很容易被針對
在戰略核潛艇領域,自美國海軍在70年代末,推出劃時代的“俄亥俄”級后,就長期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然而,隨著俄羅斯完成“北風之神-M”的改進升級,美國新一代“哥倫比亞”級又一再延誤,這個位置實際上早就被俄羅斯搶走。
而隨著首艇服役時間,從2027年調整到2029年,再延后到2031年,整個項目的采購成本,也從最開始預計的960億美元,漲到現在的1300多億美元。
▲“俄亥俄”級曾是美國海軍的驕傲
按照美國造艦領域這幾年的潛規則,后面預計至少還有兩輪漲幅,最終突破1400億美元問題不大。盡管現在“哥倫比亞”首艇價格已經突破150億美元,超過130億美元的“福特”號航母,成為美國海軍,乃至全球歷史上最昂貴的艦艇。
相比之下,空中轟炸機是表現最好的。其中20架B-2A隱身轟炸機機群的地位,仍然沒有其他國家能撼動。與此同時,下一代B-21也是美軍新裝備中,難得進度沒有拖延太多的型號,預計在中國殲-36成熟前,美軍的隱身核威懾優勢不會受到太大挑戰。
▲B-2A暫時沒有對手
不過,在機載武器領域也有同樣的毛病。美軍現役空基核武主要依賴B-61核炸彈,核心設計依然源自幾十年前,只不過一直在對其制導元器件進行升級。然而,就是這種日常式更新,也往往耗資不菲。
比如說今年1月,美國空軍就興奮的表示,自己在花費90億美元后,將所有B-61核炸彈都升級到B-61-12版本,并且立即著手開始B-61-13版本的升級。
▲F-35的核威懾就是來自B-61核炸彈
服役延誤、成本上漲和日常開支巨大,這是美國核武裝備的現狀。史汀生中心的報告,講得也是這些事情。甚至已經做過一任總統的特朗普,大概率也知道這些問題,但誰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過去幾十年里,軍工企業每年都從美國政府手中拿到巨額資金,事后也會邀請大量軍方高層出任高官,甚至都形成慣例,哪怕特朗普也不敢輕易觸碰這股力量。以至于在拼命開源節流的同時,他還宣布將美國軍費從約9000億美元,進一步提高到10000億美元,非常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