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源污染是當前全國也是我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機動車年檢中的尾氣排放檢測環節,可通過環保檢測手段限制超標排放的車輛“帶病上路”,無疑是有效降低尾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關鍵。在利益驅使下,個別機動車檢測機構利用作弊設備,讓不合格車輛“蒙混過關”。天津生態環境部門對此重拳出擊,近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下稱市環保執法總隊)聯合公檢法等部門,成功破獲全市首例機動車檢測機構涉嫌使用作弊器弄虛作假的刑事案件,有效推動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相關行業健康發展。
市環保執法總隊移動源執法支隊支隊長石佳良告訴記者,針對車檢造假手段不斷更新、更加隱蔽的情況,從去年開始,天津便早于全國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今年年初,總隊又抽調各支隊業務骨干,成立“綠檢清源”移動源攻堅小組,嚴厲打擊此類行為。
在全市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大屏前,石佳良說:“平臺能在線對全市91家機動車檢驗機構(下稱車檢機構)進行非現場排查。在對一年左右的檢測過程數據、報告結果、現場視頻等大量資料篩查后,我們發現北辰區某車檢機構對多種車型的不同車輛進行車檢時,出具了多份包含相同發動機控制單元軟件標定識別碼(CALID)和車輛識別代碼(VIN)的檢驗報告,涉嫌偽造檢測數據。車載自動診斷系統作弊器不過煙盒大小,揣在口袋里極為隱蔽,且并非每天每時使用,如果貿然檢查,作弊器很可能被車檢機構藏匿,無法‘抓現行’,以前就出現過無功而返的情況。”
為此,市環保執法總隊按照市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協同監管工作機制,及時向市公安環食藥偵查總隊推送問題線索,同步通報檢察院、法院等我市司法機關,商請提前介入案件調查。由于作弊器安裝隱蔽,為確定其確切位置,各單位選派的案件專研人員多次協同研判,移動源執法支隊干部王天永介紹:“經過監控視頻以及運用無人機偵查、便裝勘察等摸排發現,在開啟作弊器前,涉案嫌疑人會不經意地迅速彎一下腰,我們才大致鎖定作弊器點位。”
在多次確定北辰區這家車檢機構正在使用作弊器的情況下,日前,市環保執法總隊聯合市公安環食藥偵查總隊、公安北辰分局和北辰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對其突擊檢查,現場查獲在用車載診斷(OBD)系統檢驗作弊器1套,鎖定犯罪嫌疑人4名。“嫌疑人對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我們立即啟動行刑銜接程序,當天就將該案證據材料完整移交公安北辰分局,分局于次日受理此案并刑事立案。這也是我市首次對機動車檢測弄虛作假案件入刑,起到震懾作用。”王天永說,后續將聯合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注銷這家車檢機構的檢驗資質。
“多年來,我們一直嚴厲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行為。過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對虛假檢測行為可取消機構資質,但對‘情節嚴重’缺乏統一標準,只能對違法車檢機構處以罰款等行政處罰而非追究刑事責任,違法成本低。如今,全國部署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出臺相關規定,細化明確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弄虛作假行為的處罰依據,為監管提供清晰依據。”石佳良表示,年檢不合格的車輛大多是10年以上的“高齡”貨運柴油車,對于“高齡”私家車,市民無須擔心,只需定期保養、維修,驗車幾乎均可通過。
機動車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對改善空氣質量起關鍵作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4年)》顯示,包括機動車在內的移動源已是全國人口密集城市污染物的首要排放來源。從天津的顆粒物(PM2.5)污染源解析結果看,2022年、2023年,移動源均“穩居”我市大氣污染最高貢獻率,占比超過30%。“我們將持續緊盯全市機動車檢驗機構檢驗弄虛作假等突出問題,聯合相關部門加大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造假亂象。還將升級全市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增加機動車外檢照片上傳功能,以防車檢機構作弊行為。”該負責人表示,治理造假不能僅靠“嚴打”,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將對需要技術支持的車檢機構提供服務,著力營造行業健康發展生態,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記者 史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