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絳溪實驗室工作人員為合作意向方介紹高性能超小型便攜式測繪無人機。
如何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速融合?四川正在集中發力,加速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間的卡點、堵點——4月20日,四川省“雙向揭榜掛帥”2025年首批項目立狀簽約暨第二批榜單發布會在成都舉行。
“雙向揭榜掛帥”
成果找市場 企業找技術
活動現場,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分別介紹了“成果找市場”“企業找技術”首批揭榜掛帥項目定帥情況,并采取“線上+線下”聯動發布方式,發布第二批“雙向揭榜掛帥”項目榜單100個,并對首批35個“雙向揭榜掛帥”項目進行了立狀簽約。
具體來說,“成果找市場”與“企業找技術”揭榜掛帥項目榜單發布面向在軌任務的具身智能空間機器人系統應用及產業化、基于國產化的電源管理芯片全自動化測試平臺研發及其產業化等各50項成果與技術,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航空航天、醫藥健康等重點產業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會場集中展示了84個四川省“雙向揭榜掛帥”科技創新產品。“我們組織展示了各42個‘成果找市場’與‘企業找技術’產品,希望為四川科技成果與市場技術需求的對接搭建起橋梁,也為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的技術合作提供廣闊平臺。”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第二批發榜單位與意向揭榜單位、技術經理人、投資機構、中試平臺等科技服務機構進行了現場洽談。
技術成果“扎堆”
多家成都企業、院所“發榜揭榜”
會上,現場舉行了首批“雙向揭榜掛帥”項目立狀簽約儀式。其中,來自成都的天齊增材智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天齊增材”)便是首批項目“揭榜”企業之一。會上,由天齊增材參與揭榜的“國產個性化3D打印顳下頜關節假體項目應用與產業化”項目正式簽約。“通過這次‘揭榜’,不僅拓展了我們在3D打印領域的產品序列,還加速了產品研發以及產業化的總體進程。”在天齊增材市場總監高邦奎看來,參與項目“揭榜”是推動創新成果早日落地轉化“生金”的“捷徑”。
對于創新型企業來說,光有技術成果還遠遠不夠,還要推動創新成果、產品走向市場。“在這一過程中,政策、資金與應用場景缺一不可。”高邦奎告訴記者,此次“定帥”簽約的產業化項目,申報了近2000萬元的資金用于該項目產品研發、應用以及產業化。“在‘雙向揭榜掛帥’的牽引下,企業可以同時獲得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高邦奎補充道,未來將組建專項研發團隊,計劃在3年之內完成該項目的開發和應用。
除了勇于對首批項目“揭榜”的企業外,還有眾多在蓉高校院所、實驗室也積極發榜“成果找市場”。“我們研究院此次有兩個項目上榜,體現了政府和市場對我們成果的認可,這對我們是非常好的激勵。”四川天府新區西工大先進動力研究院副院長張曉博介紹,其中一項是面向低空經濟的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涵蓋飛行器及小型渦噴發動機,其中高性能渦噴發動機推力約160daN,主要適配最大起飛重量300千克的無人機。相較于當前多數采用純電驅動、滿載最大航程200公里以內的無人機,搭載該混動發動機的無人機航程可突破700公里,能有效拓展航距、緩解“航程焦慮”。
“噠噠噠——”在項目路演現場,隨著音樂鼓點,一只人形機械手在技術員的操作下,擺動著靈活的手指,穩穩地抓起桌子上的水瓶,動作精準而流暢,隨后輕巧地遞到一名觀眾手里……這正是由天府絳溪實驗室為此次第二批“成果找市場”的“發榜”項目所帶來的帶“感”人形機械手。天府絳溪實驗室微光中心副主任潘亮介紹道,目前帶“感”人形機械手項目已進入中試熟化階段,基于觸覺與溫度感知的人形機械手,將涵蓋醫療、工業、服務、教育等多個領域。“帶‘感’人形機械手目前大多應用于工業環境,如3C智能裝備里的細節模組以及魚鱗焊等焊接場景。未來經過市場培育降低成本后,該產品有望進入家庭消費端,達到像人手一樣感知與操作的效果。”潘亮補充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