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這樣一件三觀炸裂的事引爆了熱搜。
貴州一男子,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們發去了婚禮邀請函。
新娘那一欄里,竟赫然顯示著兩個人的名字。
有好友不解地問新郎:“哪樣情況?三個人結?”
新郎竟沒有否認這一說法:“三個人一起結。”
再仔細一看婚禮邀請函上的結婚照,還真是一男兩女。
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子,被兩位穿著婚紗的美女一左一右地挽著胳膊,三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男子的朋友圈里,還發出了三人一起拍婚紗照的花絮:
新郎左擁右抱,新美美自拍,大家都很開心,沒有絲毫尷尬。
娘們
還發了兩位新娘在KTV包廂里,一起和和睦睦喝酒唱歌的視頻。
網上流傳著所謂“知情人”的爆料:
據說這名男子和前妻離婚后,要和現任結婚,結果前妻舍不得。
三個人就商量著要一起過,離譜的是三方家人都同意了。
救命,這個世界終于癲成了我看不懂的樣子。
眼看著事件發酵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愈演愈烈,當地警方迅速介入調查,后續確認:
三人拍婚紗照是“鬧著玩”,經民警勸導,原定4月19號的三人婚禮計劃取消。
而原本答應承辦婚禮的貴州某高檔酒店,也趕緊出來發布聲明,撇清責任。
不是,在消耗了網友那么多真情實感和注意力之后,一句輕飄飄的“鬧著玩”就開脫了?
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一種新型的起號方式,畢竟黑紅也是紅。
后續男女當事人是不是很快就要出來直播或帶貨了?
畢竟早在3年前,就有“大聰明”玩過一模一樣的套路:
有男子發了條朋友圈曬婚紗照,一樣的兩女一男,一樣的3人婚禮計劃。
后續警方發布通報:這是該男子為了博眼球,就和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閨蜜拍了三人婚紗照,并編造了“一屋仨人,三餐四季”的狗血劇情。
好家伙,現代人為了出名賺快錢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啊。
竟敢用“雙妻”這種違背倫理道德觀念的無底線鬧劇,挑戰公序良俗,攪動輿論熱潮。
02
你會發現近幾年,像這類嘩眾取寵,只為博眼球博流量的新型奇觀,可謂是層出不窮。
比如,河南有位男子,在自己的婚禮上,竟不顧旁邊貌美如花的老婆,以及臺上正在主持的司儀、臺下一眾親朋好友。
自顧自地從兜里掏出了檳榔,開始大嚼特嚼,惹得新娘不滿地翻了個白眼。
視頻爆火之后,男子又是開賬號又是出來澄清,還給自己取名叫“榔哥”,叫自己的老婆“榔嫂”。
后續,還把自己在婚禮上吃檳榔的場景,重新擺拍了好幾遍。
比如,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博主,為了漲粉吸引熱度,畫風越來越獵奇。
有一次竟拍視頻吃起了豬飼料,拿著開水勾兌了一大包不明顆粒。
在吃了一口之后,直呼:“好咸啊!”“它是酸的!”
卻仍沒有停下吃豬飼料的動作,還說準備吃一周看看身體會有什么變化。
不是,這對自己也太狠了吧?就沒有體面一點的漲粉方式嗎?非得這樣糟蹋自己的身體?
再比如,前幾天北京刮大風,網上一堆人為了出名,紛紛跟風拍起了抱樹視頻。
有人雙臂力氣不夠,沒抱緊,從樹上摔了下來,磕到了大樹下面的大理石護欄。
摔得血肉模糊,去醫院包扎后仍不忘美美拍個視頻,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博流量的機會。
03
娛樂至死、流量至上的時代,什么妖魔鬼怪都在“利益”二字面前現了原形。
以前還是用簡單的黃底黑字,配上驚悚的背景音樂,就可以編造一段“新型黃色新聞”。
現在更是像“三人婚禮”的當事人一樣,直接從源頭就開始策劃,寫起了劇本,人人都是奧斯卡最佳男女主。
造假成本越來越低,劇本甚至都不用你自己寫了,網上就能輕易買到。
荒誕、倫理、低俗、獵奇......越狗血越受歡迎,越炸裂越有流量。
更省事點的,連劇本都不用寫,給畫面加上文字就可以開始造謠。
比如拍一段隨處可見的吃壽喜鍋的視頻:
給中老年人看,可以加上土味十足的雪花特效,配上催淚BGM,加上文字:
“人老力不從心,小孫兒一頓飯要花上幾十塊,唉,苦了什么不能苦孩子。”
給寶媽群體看,可以加上一篇胡編亂造的小作文:
“下班回來老公和婆婆已經吃完了,沒留一口熱飯,還催著我刷碗。”
再比如一張普普通通的鴨腿飯照片,就可以用多種方式造謠引流:
地域黑型:“杭州真是沒什么吃的,我竟然覺得鴨腿飯如此美味。”
愛國人民型:“連鴨腿飯都是預制的,老百姓只是想吃個正常的飯菜很難嗎?”
性別對立型:“不是男人吃不起幾千塊的大餐,而是15元的鴨腿飯更有性價比,男人需要養家糊口。”
流量密碼算是被網友們徹底研究透了。
04
更可怕的是,普通人看多了這種低質量的內容,大腦真的會受到不良影響。
去年,“腦腐”(Brain rot)一詞,就被牛津大學出版社評為2024年度詞匯。
這個詞形容的是:一個人因過度消費瑣碎、無意義的互聯網內容與資訊,而引起的精神或智力狀態的惡化。
它的核心表現包括:
①認知局限:碎片化信息阻礙深度思考,導致知識體系斷裂;
②注意力分散:頻繁切換內容降低專注力,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
③情感障礙:過度依賴虛擬社交,現實人際關系能力退化;
④信息成癮:算法推送的即時滿足機制使人沉迷,形成“信息繭房”。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多少人都患上了這種現代病,發現自己的腦子真的在一點一點變笨。
而低智內容的頻繁轟炸,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想象一下:當嚴肅的社會議題日益被娛樂化、玩笑化;
當各大社交平臺日益被這些毫無營養、低俗無底線的內容所填充;
當公眾的真情實感一次又一次地被反轉再反轉的劇本所戲耍......我們離“娛樂至死”的預言就不遠了。
而當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少給那些低智、毫無意義的低級內容熱度,主動篩選高價值內容。
要知道,每一次的瀏覽,我們都是在重塑自己。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全網粉絲量破200萬。關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