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進行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海軍損失了不倦號、瑪麗女王號和無敵號三艘戰列巡洋艦。為了吸取教訓,英國海軍在二十年代建造的主力艦,突出了防護能力,納爾遜級戰列艦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建造的。
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沒有采用以往英國戰列艦常用的艏樓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首次采用傾斜布置水線帶裝甲,這樣可以提升裝甲防護水平。突出防護能力的納爾遜級戰列艦甲板裝甲最厚達160毫米,以往英國戰列艦的甲板裝甲沒有超過100毫米的。水線裝甲帶最厚305毫米,主炮彈藥庫部位裝甲厚360毫米,406毫米主炮的炮座裝甲厚度達到380毫米。這還不是最后的地方,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竟然達到了413毫米。
主炮炮塔側面裝甲厚238至280毫米,頂部裝甲178毫米,后部裝甲225毫米。司令塔正面裝甲305毫米,兩側356毫米,后部裝甲254毫米。納爾遜級配備的152毫米副炮防護力一般,炮塔裝甲不超過40毫米。
納爾遜級戰列艦因為是在限制海軍條約之前制定的計劃,所以沒受影響,兩艘艦于1922年12月28日動工。該級艦由于裝甲太厚,其標準排水量為36000噸,滿載排水量43140噸。
英國海軍給納爾遜級配備了兩臺總功率45000馬力的蒸汽輪機,這是當時動力最強勁的艦用引擎,但面對噸位這么重的戰列艦,航速只能達到23節。而一戰前英國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因為防護力差一些,滿載排水量為32468噸,航速能開到25節。納爾遜級因為艦體過重,又沒有功率更大的引擎,所以水面機動性較差。兩艘納爾遜級艦于1927年竣工服役,三十年代進行了幾次改裝,主要是增強防空火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于航速的限制,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無法與新式軍艦協同行動,只能充當火炮平臺,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1944年,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用406毫米巨炮轟擊了海岸德軍工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