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外科手術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全麻”和“局麻”兩種麻醉方式。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中,實現了“哪里手術麻哪里”的精準控制。
近日,信陽市人民醫院急診外科接診一例由縣級醫院緊急轉診的外踝骨折患者。該患者有十余年心臟病史,超聲提示其心臟瓣膜嚴重返流,心室射血分數僅有21%(正常值為50%-70%),心臟泵血效率不足常人的三分之一。心電監護儀上室性早搏警報頻繁響起,患者隨時面臨心臟停跳的風險,這無疑為骨折切開內固定手術的麻醉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傳統麻醉遇挑戰,“可視化”技術破難題
“傳統麻醉方案對于脆弱的心血管系統無異于雪上加霜!”麻醉科主任周一鳴在會診中提到。對于此類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常規椎管麻醉可能引發循環崩潰,全身麻醉藥物會進一步抑制心肌收縮,導致手術無法進行。經急診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內科、超聲影像科反復論證,最終決定采用“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淺鎮靜”的麻醉方案:通過高精度超聲定位,將局部麻醉藥精準注入目標神經,既阻斷痛覺傳導,又避免對全身循環的干擾。
術中,周一鳴主任通過超聲引導精準定位,快速高效阻滯了患者的腓深、腓淺及隱神經,手術團隊順利完成骨折復位固定?;颊咛K醒后血液循環穩定,術后即可配合完成踝泵運動?!熬拖袼藞霭卜€覺,完全沒有傳統麻醉后的昏沉感?!被颊咝g后反饋道。
神經阻滯精準控制,高危手術安全加碼
周一鳴主任介紹,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加速,合并復雜基礎疾病的手術患者日益增多。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技術通過阻斷手術區域特定神經傳導,實現“哪里手術麻哪里”的精準控制,較傳統麻醉方式可減少70%以上的全身用藥量,尤其適用于高齡、危重及合并多系統疾病的手術患者,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推動精準醫療、舒適化醫療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通訊員 吳瓊 于長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