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很多軍事節目中,我們總能看到一個戴著一副眼鏡、擁有一種獨特的自信氣質的女性專家,在那里犀利地點評世界各國的軍事和政治格局。
李莉
她有時著軍裝,有時著便裝,觀點鮮明,語言通俗易懂,總給人一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感覺。
她的眼光極其精準,預測國際事務總能切中要害,以至于讓美國人都感到了恐懼。她就是李莉,是軍迷口中的“火箭軍女神”。
李莉
1970年,李莉出生在一個很有軍事氛圍的家庭當中,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當過解放軍,并且都以那段經歷為榮。
受他們的影響,李莉從小就對軍隊有一種向往,渴望有一天能夠穿上綠色的軍裝。
在李莉的成長過程中,她的父親,對她的影響很大,而這種影響,居然是以分離的方式體現出來的。
在李莉出生還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她的父親就接到了命令,不得不歸隊了,從此之后,一直到李莉16歲時,她的爸爸都很少回家。
但是,李莉卻沒有怨恨爸爸,因為她已經從父親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個軍人的責任感,她很理解父親,也立志要做父親一樣的人。
高考的時候,其他的女生往往報考會計、教師等專業,但李莉卻獨樹一幟,報考了軍事工程大學。
她意識到,這個當時非常生僻的領域,日后會成為解放軍的科技前沿,本就成績優秀的她,一舉考試成功,進入了軍校,也同時實現了自己的軍旅夢想。
在學校中,她的成績非常優秀,而且對國家那些頂尖的軍工科技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了,這場樣板式的新時代戰爭,向人們展示了高科技、現代化武器的威力。
李莉也意識到,未來的戰爭將不再僅僅是一種人和人的武力接觸,而是有更多先進武器參與的超視距化戰爭,以當時我國的武器,將很難在未來保護好自己的國家。
要讓中國在世界上立得住,必須想辦法更多地提高武器的科技含量,為此,李莉開始更多地學習科學知識,準備成為一位武器方面的專家。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李莉的專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如何將先進的武器帶入部隊呢?戰士們能否適應新式的武器?又如何讓戰士們更快的掌握新式武器?
于是,她和院校領導提出,想要去基層體驗,去看看真正的部隊。
其實,院校領導,也對學員們有著下基層的安排。看到李莉自己有這方面的意愿,便十分爽快地同意了。
很快,李莉就被安排到某連隊,從普通一兵做起,一點一點提高實際的工作水平。
基層的日常工作繁瑣又繁重,很多小事處理起來很費精力,每一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具體情況也不相同,李莉用心去體會這些,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了每一件事。
后來,她還成為了連隊的指導員,經常給基層指戰員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和技術指導工作。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鍛煉,李莉受益匪淺。她不僅在武器的了解上更上一層樓,還通過和戰士們的接觸,讓自己的戰略思想有了很大提高。
后來,她成為了解放軍國防大學的研究生,主攻作戰模擬,由于成績優秀,在畢業之后,校方提出想讓李莉留校任教。
能夠留校任教,是任何一個學子的最大夢想,李莉自然也不會拒絕。
同時,她在教學的同時,也仍然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之后幾年,她成功考取了博士學位,成為了我國第一位女性軍事博士。
不過,“留校任教”這句話,說來輕巧,做起來卻實在是不容易。
剛開始走上講臺之時,李莉很不適應,當學生和研究人員,只要精專某一方面的知識就可以,但當老師必須要全能。
而且,有的時候課程的內容,與自己的專業出入較大,這對于李莉也是個挑戰。
有一次上課,教學的內容是李莉并不擅長的海軍艦艇領域,當李莉將自己找到的數據寫到黑板上時,一位海軍專業的學員突然起身,質疑李莉的數據有問題。
當時,課堂氣氛一度顯得非常尷尬,李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撐到下課的,不過,自此以后,她開始注重各種數據的搜集,并且積極地和部隊進行核實,以避免再出紕漏。
經過幾年的積累,李莉不但完全掌握了我軍現役裝備的數據,還對世界上的各種武器了如指掌,這一點,為她日后成為一個合格的評論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所謂厚積薄發,也就是在李莉不斷進取之時,影響了她一生,并被戲稱為她的“搭檔”的一個人出現了,此人就是張召忠,一位名聲顯赫的軍事專家。
搭檔恩師
張召忠當時還未退伍,是國防大學的教研室副主任,他不僅對軍事知識十分熟悉,而且非常善于將深奧的理論轉化成易于理解的語言,向普通的老百姓講述。
尤其是他那種將武器與現代戰略相結合的講述方式,帶有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他十分欣賞李莉,也因此,對她的教學和研究,要求都十分嚴格,有的時候甚至是嚴厲。
有一次,李莉在課堂上講課時,突然被張召忠打斷,李莉為了這堂課準備了很久,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問題,十分疑惑地看著張召忠。
張召忠拿著一份李莉事先發下來的講稿,皺著眉問她,為何她講課的內容,和講稿一模一樣,這一下,弄得李莉非常不解。
張召忠指出,既然講稿已經發下來了,李莉再講一遍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他強調,李莉在講課之前,應該將所有的內容全部吃透,然后理論聯系實際地去得出自己的結論,讓講稿成為自己的知識延展,如果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了。
李莉虛心接受了張召忠的批評,在每次上課前都認真備課,將課程的所有內容全部吃透,精練之后形成自己的東西,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展現在課堂上,這一下,不僅張召忠等院校領導滿意了,學生們也都非常喜歡聽。
在不斷地批評和改進之中,張召忠和李莉的師生情誼也是日漸深厚,看著自己的學生能夠取得這樣大的進步,張召忠經常笑著說,李莉是被自己“罵出來的”。
李莉則是絲毫不怨恨自己的老師,一直不知疲倦地精進自己的理論水平。
很快,年紀輕輕的李莉,就得到了大校軍銜,在國防大學的八次優質大課的評選中,李莉取得了綜合成績的第一名。
她也因為自己獨到的見解,成為了解放軍的48名對外宣傳專家之一。
此時的她,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的軍事、國際節目的邀請,在電視的熒幕,向更多的人講解軍事國防知識和國家戰略。
要說起電視國防知識評論,張召忠絕對是鼻祖級的人物。
當初,在著名的節目《軍事天地》中,張召忠就多次貢獻了非常精彩的講解。
可以說,正是由于張召忠的努力,才讓軍事科普節目和國家評論類節目異軍突起,成為了收視率很高的一類節目。
軍事科普節目除了會放出大量中外軍隊的珍貴影像資料,還會通過主持人與軍事專家的一問一答,將老百姓所關心的國際和軍事問題做一個淺顯的說明。
有的時候,這類節目還會配合國內的政治需要,進行一些非官方的軍事解讀,張召忠就極為擅長此道,因此被戲稱為“戰忽局”的局座。
在李莉逐漸成長起來后,張召忠開始經常帶著她參加軍事科普類節目的錄制,兩人互為補充,讓節目的效果更加驚艷,老百姓在得到了一些軍事知識和國際局勢的解讀之外,也逐漸認識、并接受了李莉。
2011年,李莉開始獨挑大梁,在某些軍事節目中貢獻自己的精彩觀點,成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觀察員。
面對攝像機,李莉表現得游刃有余,絲毫沒有緊張感,這當然是因為,她的腦子里有著詳細的軍事資料和戰略思想,只要是這類的問題,誰也問不倒她。
就好比在解讀我軍的五代戰斗機殲-20時,她從這款飛機的研制和試飛開始說起,全景展現了殲-20發展過程。
同時,她還對殲-20作了橫向對比,以其他國家的先進戰機為參照,突出了殲-20自身的先進程度。
從她的講解中,觀眾們不只是得到了更多的國防知識,還對國防的未來發展有了新的認識。
2015年,對于李莉和解放軍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為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正式成立了!火箭軍的前身,就是所謂的“第二炮兵”。
這個特殊的兵種,從誕生之初,就承擔著我國的戰略核威懾的任務,曾經是一支非常神秘的部隊。
在中國確定未來的國際大戰略后,“第二炮兵”的名稱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故此改為火箭軍。
火箭軍成立之后,繼續以國防核心力量的面目存在,對比海陸空三軍,火箭軍的戰略威懾力更為強大,因為這支部隊掌握著中國的核武器。
這種威力巨大的威懾力量,自從1964年研制成功以來,都是保障中國國家安全的定海神針。
在“東風”系列導彈入列之后,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就連美國,都對中國的火箭軍充滿了畏懼。
據一些媒體表示,中國的火箭軍,只要七八分鐘,就可以摧毀美國的亞太指揮中心。而這種說法,已經是有些保守了。
而李莉,此時也是火箭軍的一員。由于其水平超凡,所以被稱為“火箭軍女神”。
不過由于其此時已經開始將工作的側重點放在教學和電視節目的評論上,所以在2017年,她決定從火箭軍退役。
在離開的時候,她發表了演講,表示自己雖然退役了,但還是會繼續關注中國的國防。
此后,李莉開始更多地出現在電視屏幕前,有的時候會在好幾個欄目中同時現身。
逐漸地,她開始將自己對武器的了解,與國際局勢相結合,進而對波詭云譎的國際大戰略進行解讀和預測。
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隨著美國和中國矛盾的不斷加深,李莉更是開始著力研究美國的軍事理念和戰術,并且分析出一些他們軍事活動表象下的關鍵點,有的時候,李莉甚至可以預測對方的行動。
在不斷地學習中,李莉開始通過一些國際上的經典案例,來分析各個軍事大國的武器發展邏輯和使用方式,甚至還據此,給出了一個獨特的軌跡分析理論,可以大致地得出其他國家軍事力量的出沒軌跡。
有一次,美軍最新的隱形戰機F-35,多次進入中國南海進行挑釁。依仗自己飛機的隱身能力,美國人幾乎為所欲為。
為了打掉對方的囂張氣焰,張莉開始運用自己的理論進行分析。
很快,她就得出了美國飛機進出南海大致方位,并且通過媒體,直接公布了F-35的相關數據,以及最近一段時間的活動軌跡,這一點,直接震驚了美國人。
在之后的幾場區域戰爭中,李莉運用自己的理論,不斷地對美軍的部署和戰略企圖進行精準分析,并且一次次地猜中了美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
當她一次次地將這些資料公之于眾之后,美國人感到了少有的恐懼。
為了防止摩擦,他們甚至召回了準備在南海挑釁的艦隊,之后,他們就在所謂的“威脅國家安全人員名單”上,添加上了李莉的名字。
李莉并未因此感到害怕,反而再接再厲,在中日兩國因釣魚島事件而出現關系倒退的跡象時,李莉在電視上通過精準分析,再加上一些此前從未公布的資料,將事件的前因后果說了個明白,揭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這次的節目,讓李莉的人氣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結語
如今,李莉仍然活躍在電視和各種媒體之上,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深厚的學養,把國際大勢分析得絲絲入扣。
在張召忠已經逐漸隱退的今天,她扛起了軍事科普和戰略分析的大旗,她從一個有志于國防的女孩子,變成今天這樣的專家,她十分扎實地走過了30年。
可以想見,在未來,李莉仍然會繼續為我們奉獻精彩的點評,她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為祖國作出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