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1996年,北京朝陽醫院開設了全市首家戒煙門診,據“健康北京”微信公眾號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市戒煙及戒煙咨詢門診總數已達到80余家。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爽 孔天驕)2025年,距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已滿十周年,因其是國內首個全面禁煙的省級法規,也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
多位北京戒煙門診的醫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條例》的實施,激發了更多人的戒煙意愿,十年來,越來越多的“煙民”走進戒煙門診,配合藥物等多種治療手段,實現成功戒煙。
戒煙門診醫生給吸煙者提供診療服務。北京朝陽醫院圖
“靠毅力戒煙成功的人僅有不到5%,而如果積極配合,在戒煙門診的專業干預下,這一數字則能達到60%-70%。”北京朝陽醫院循證醫學中心(煙草依賴治療研究室)主任、戒煙門診負責人梁立榮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解釋,這一方面說明,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干戒失敗并不代表意志力差,想要擺脫煙癮,醫生提供的專業戒煙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這5%的數字背后,也說明很大一部分吸煙者在戒煙后會發生復吸,因此戒煙門診提供的全程隨訪管理也很重要,是提高吸煙者長期戒煙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吸煙不等同于煙草依賴,患者來到戒煙門診,需要先經臨床診斷,確認成癮(大概在吸煙者里占一半)的吸煙者,藥物是至關重要的治療手段。使用藥物后,他們會覺得吸煙不再‘香’了,停止吸煙后的渴求、煩躁等不適感也會明顯減輕。”中日友好醫院控制吸煙與呼吸疾病防控部醫師程安琪也表示,“另一半吸煙者,雖然還未成癮,但通過門診所提供的科學指導,同樣能大幅提升戒煙率,并降低復吸率。”
通常,標準的藥物治療療程為三個月。其中,戒斷癥狀往往在戒煙后的第一個月最為嚴重。“但只要能夠度過這三個月,后續復吸風險會大大減少。戒煙門診也會對患者戒煙的全過程進行隨訪管理,在患者戒煙的不同階段提供針對性的幫助。”梁立榮告訴記者。
《條例》實施后次年,程安琪就來到了戒煙門診,見證了十年來戒煙門診的變化:“我們的門診一直是工作日全天開診,但是最初就診人數較少,一周可能只有5-8人,有時甚至一天都沒有患者,但現在一天的就診量就有8-10人。此外,就診患者的年齡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就診者中以年紀較大的患者為主,他們往往因為確診了其他疾病而‘被迫’戒煙;最近幾年門診中一半以上的患者都在30或40歲左右。”程安琪解釋,“這些年輕患者中的許多人尚未出現健康問題,但因為關注孩子的健康或認識到及早戒煙的重要性而產生戒煙意愿。”
上述專家均表示,這些變化與《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實施密不可分。一方面,隨著《條例》的實施,社會的控煙意識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吸煙的危害并希望戒煙;另一方面,《條例》中規定了如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以及公共交通等場合均禁止吸煙,讓他們感到在公共場合吸煙是一種不便或尷尬的行為,也就產生了戒煙的想法。
如今,北京市規范化戒煙門診的數量已從2017年的10家增加到2024年的20家,年服務量1萬余人次。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2025年控煙工作要點》,北京還將持續推廣成人戒煙技術服務,協助推進戒煙門診建設,繼續指導、推廣多種戒煙服務形式實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