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0多年以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大家可能不記得她的名字,但大約都知道關于她的那句名言。
“那時候她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斷頭王后》
她出身顯貴,受盡榮寵,對藝術和生活有著獨到的見解,夸張的發飾和洛可可風格的服飾引領了時尚潮流,詮釋著真正屬于皇室的宮廷藝術。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同時,她又迷戀賭博,花錢無度,生活奢靡至極,不懂百姓饑苦。甚至有人說她一個人就敗光了法國的國庫,被人們稱為“赤字夫人”。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1793年10月,一條本屬于杜巴麗夫人的天價鉆石項鏈,將她徹底的推上了斷頭臺,結束了她曾經風光無限卻又充滿爭議的一生。
原本,這只是騙子為了騙錢而設計的一個小陰謀,沒想到最終卻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 ,皇后被砍頭、主教被流放,就連法國波旁王朝也因此覆滅。
那么,這條被視為壓垮法蘭西王國最后一根稻草的鉆石項鏈,究竟有多奢靡?為何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后果呢?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杜巴麗夫人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
談及這條充滿傳奇色彩的鉆石項鏈,就必然繞不開法國歷史上那兩位極具影響力和話題性的女性:杜巴麗夫人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
杜巴麗夫人是路易十五(1710-1774年)法國大革命前最后一任官方情婦。
杜巴麗夫人
交際花出身的杜巴麗夫人,對政治絲毫不感興趣,只熱衷于各種名貴的珠寶與奢華的服飾,生活極度奢靡,對金錢的揮霍可謂毫無節制。
杜巴麗夫人
國王每年都會撥款給她,作為她的置裝費。她在王宮的房間內擁有一個碩大的衣柜,衣柜中的每一件單品的價格都在1000—10000里弗爾。
要知道,當時一個普通法國民眾一年的收入,也就100里弗爾而已。
路易十五與杜巴麗夫人
而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在花錢方面,與杜巴麗夫人更是不相上下。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瑪麗·安托瓦內特自出生起,便是奧地利與法國交好的工具,成為了兩國政治博弈中的無辜犧牲品。
1762年繪制 7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讓·艾蒂安·利奧塔
奧地利女皇為了彌補女兒,對她的溺愛程度更是超乎想象,只要是她提出的要求,哪怕是再荒誕不經,女皇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
而這也讓瑪麗·安托瓦內特養成了驕奢淫逸的不良習慣,為她未來的不幸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等到瑪麗·安托瓦內特15歲時,奧地利女皇才幡然醒悟,自己一直寵溺有加的女兒,并不具備成為未來法國王后的基本教養。
但為時已晚,瑪麗·安托瓦內特已經踏上了前往法國的和親之路。
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對太子妃瑪麗·安托瓦內特的話更是言聽計從。
尤其是在物資方面毫不吝嗇,無論是極為昂貴的珠寶首飾,或是耗費巨資打造的華麗宮殿,只要能讓瑪麗·安托瓦內特感到高興,都會毫不猶豫地應允。
路易十六
這一系列的特殊境遇和縱容,讓瑪麗·安托瓦內特變得愈發肆無忌憚。
她每日穿著浮夸華麗的服飾,戴著價值連城的珠寶,舉辦著一場又一場極度奢靡的派對,揮霍著大量的財富,全然不顧外界的風云變幻和民眾的疾苦。這也讓那些曾對她寄予厚望,期待她能夠帶來改變和福祉的法國人民,徹底失望透頂。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
為杜巴麗夫人打造的天價鉆石項鏈
1774年5月,路易十五因病離世,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繼承王位,整日沉迷于享樂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了一國之后。
路易十六繼位
由于路易十五的突然去世,他的情婦杜巴麗夫人也被趕出了皇宮。
不過,這可愁壞了巴黎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因為早在兩年前,他便接到老國王路易十五的委托,要為杜巴麗夫人打造一條前無古人的奢華鉆石項鏈。
電影中的路易十五和杜巴麗夫人
為了能夠大賺一筆,Boehmer & Bassange決定以小博大,將自己全部的現金流投入其中,花了2年的時間湊齊了647 顆、總重達 2800 克拉的鉆石。
并通過蝴蝶結與流蘇的設計,展現出了極致的奢華與精致,據說,這條鉆石項鏈所投入的造價就高達 200 萬里弗爾,絕對可以算的上是那個時代的天價珠寶了~
可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還未交貨,局勢就發生了轉變,Boehmer & Bassange瞬間傻眼了,如果不將這條項鏈售賣出去,自己將面臨破產的絕境。
由于這條鉆石項鏈過于奢華,珠寶商想來想去,這東西只有王室能買得起,于是找到新國王路易十六兜售。
波旁王朝的末代皇帝有著眾所周知的身體問題,是法國幾百年來唯一沒有官方情婦的國王。
他本想買下送給瑪麗王后,可是驕傲的小公主根本看不上為別的女人設計的珠寶,尤其是這個女人還是她不屑的情婦杜巴麗夫人。
1938版《絕代艷后》中的場景
后來,Boehmer & Bassange有多次向王后兜售這條項鏈,都被婉拒了。
就這樣,這條耗費巨資的鉆石項鏈,砸在了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的手中。
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拉開帷幕
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本想就此放棄,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憲兵隊軍官德拉莫特伯爵的夫人讓娜·德瓦盧瓦-圣雷米是王后的閨蜜,于是便委托其幫自己向王后賣項鏈,并承諾給其好處。
讓娜一開始拒絕了,因為她并未得到王后的寵愛,這只不過是自己傳出來的謠言,目的是為了從情夫——想仕途高升的紅衣主教羅昂的手中騙點零花錢。
但當讓娜在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那看到這條奢華至極的鉆石項鏈時,瞬間便被其散發的璀璨光芒所震撼,也正是在此時,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正悄然拉開帷幕。
為了能將這條項鏈騙到手,讓娜將目標再次對準了冤大頭:紅衣主教羅昂,她模仿王后的筆跡與羅昂通信,讓羅昂相信王后對他產生了好感。
紅衣主教羅昂
等到時機成熟,便暗示羅昂,王后對這條鉆石項鏈的喜愛,但礙于身份無法公開購買,如果有人能幫她,定會在仕途上給予幫助。
此時的羅昂,早已被仕途沖昏了頭腦,完全失去了應有的理智和判斷力。
他主動聯系了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并提出了分期付款的條件。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以為是羅昂為了巴結王后才購買,很干脆的就答應了。
于是,讓娜偽造王后的簽名,與羅昂一同簽署了這份分期付款的協議。
簽完協議后,羅昂開始四處籌集貨款,而讓娜則心懷鬼胎,假意去將鉆石項鏈交給王后,實則帶著項鏈跑路了。
她將項鏈上的鉆石拆了下來,單獨變賣,這條曾象征著奢華與尊貴的天價鉆石項鏈,最終在貪婪與欺騙的陰影下,走向了悲慘的結局。
由于羅昂遲遲沒有交付頭期款項,珠寶商Boehmer & Bassange感覺不對,便直接去皇宮找路易十六與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
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看著帶有自己簽名的分期協議更是一臉懵,雖然揮金如土是她生活的常態,但眼前的這份巨額協議她并不知情。
經過一番調查,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浮出了水面。
國王下令逮捕污蔑王后信譽的讓娜,并對其判處鞭打、烙印等嚴刑。但讓娜并沒有因此屈服,被判無期徒刑一年后,讓娜將自己偽裝成男人,躲過了安檢,從法國監獄中逃了出來。
2001年《項鏈事件》中的讓娜
她逃到了英國倫敦,出書造謠與詆毀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并宣稱王后為了購買價值千金的鉆石項鏈,不擇手段,甚至將自己當作替罪羊。
這些謠言如同野火一般在法國民間迅速蔓延并發酵,讓無辜但飽受詬病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身敗名裂,法國王室的聲譽也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沒過幾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
和發起戰爭花了幾十億的國王比,一個花錢買珠寶和衣服的王后,顯然更適合作為一個反面靶子。
民眾更愿意相信是因為王后窮奢極欲,揮霍無度,法國的國家財政才到了無法運轉的地步。法國人民是由于王后的壓榨,才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
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晉之驪姬。
莫不如是。
2006年電影《絕代艷后》截圖
J先生說:
捧著金飯碗出生,未必是一種幸運。
回看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一生,自她出生那一刻,她的命運便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被無盡的榮華富貴所環繞,但她卻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即便成為了法國王后,也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奢華世界里,對民眾的疾苦和社會的呼聲置若罔聞。
直到社會的風暴終于來臨,瑪麗·安托瓦內特才如夢初醒,但一切為時已晚。
在天價鉆石項鏈丑聞事件中,瑪麗·安托瓦內特看似是被卷入了一場復雜而險惡的陰謀漩渦之中,但這一切的發生并非偶然,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奢靡無度與肆意揮霍,早已讓民眾忍無可忍,最終被送上斷頭臺,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注:本文部分圖片源于網絡,可溯源圖片已標明引用出處,如有遺漏或侵權,請聯系小編~
推薦閱讀:
世上最完美的珍珠!漂泊500年,身價暴漲7000萬,三國王室爭破頭
9歲參政,精通5國語言的比利時未來女王,珠寶箱?竟如此寒酸!
文玩圈的“白月光”,手把手教你解鎖108手串的色彩混搭美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