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繼續來講蘇系KV-2 1939型重型坦克。
防護方面,該車長6.79米,寬3.32米,高3.67米,配備六名乘員,車體和炮塔都有厚重的裝甲。其中,車體正面裝甲最厚處達到110毫米,側面裝甲75毫米;炮塔正面最厚可達180毫米,側面和后部約75毫米。這種厚度的裝甲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能夠抵御大多數德軍在戰爭初期裝備的反坦克武器。同時,它采用了傳統的箱型車體設計,為車內乘員提供了相對寬敞的空間,也使得車內各個部分的防護較為均衡,沒有明顯的防護弱點。此外,其炮塔為大型的鑄造結構,能夠有效抵御敵方火力的直接打擊,并且在設計上考慮到了對火炮及車內乘員的保護。
機動方面,該車由一臺V-2K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功率為500至600馬力,然而對于重達52噸的KV-2來說,這樣的動力相對有限。其最大公路速度約為26千米每小時,最大越野速度更低,只有12千米每小時左右。也由于自身重量過大,它的加速性能較差,轉向也不夠靈活,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如泥濘的道路,其機動性就顯得更加捉襟見肘。此外,雖然它采用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在當時有一定的先進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不同地形,但由于整車重量的原因,懸掛系統負擔較重,在行駛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
軍備方面,該車裝備了一門較試驗階段更加現代化的M-10 1938/1940型152毫米榴彈炮。其高低射界大約為-5度到25度,平均裝填時間超過33秒,炮塔水平轉向約為6度每秒,最大射程可達12.4公里左右,能夠發射裝藥當量5.8千克的高爆彈和裝藥4.9到5.1千克的穿甲彈等多種彈藥。其高爆彈對于摧毀敵方的工事、建筑以及步兵集群有巨大的威力,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毀傷效果。
總的來說,該車有強大的火力和出色的防護能力。然而,其機動性差,不利于在復雜地形中進行作戰和戰術轉移,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作戰效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