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出身,與劉邦結下深厚情誼。蕭何出生在沛縣豐邑,原本只是個普通捕快。他和劉邦既是同鄉,又是同事。那時劉邦身為泗水亭長,卻行事散漫,時常無所事事,行為也不太檢點??墒捄螀s對劉邦另眼相待,一到劉邦遇到難處,他總會出手幫忙。
公元前 209 年,陳勝、吳廣高呼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瞬間點燃了反秦的烽火。各地義軍紛紛響應,殺秦朝官吏,舉反秦大旗。沛縣縣令見勢也想脫離秦朝,成就一番事業,便找來蕭何、曹參商議。蕭何當即提議召回劉邦主持大局。當時劉邦因押送刑徒時犯人逃跑,在芒碭山落草為寇。
縣令派樊噲去請劉邦,可剛派人就后悔了,怕劉邦回來勢力變大威脅到自己,于是趕緊關閉城門,甚至還想殺蕭何和曹參。好在蕭何平時為人親和,人緣好,得知消息后連夜出城與劉邦會合。劉邦在好友支持下順利攻入沛縣,被眾人推舉為沛公。蕭何全力支持,不僅促成此事,還帶著全家投身起義,為劉邦開啟了新征程,這可是蕭何立下的頭功。
慧眼識珠,助力劉邦崛起。公元前 207 年,經過三年苦戰,劉邦率先攻入關中,秦三世子嬰投降。隊伍進入咸陽城后,眾人被秦王宮的奢華迷得暈頭轉向。而蕭何,這位眼光獨到的基層官員,直接奔向秦國檔案館,把地圖、戶籍、文獻、律法等重要檔案都收集起來。這些檔案就像一座寶庫,讓劉邦對天下的山川地勢、氣候條件、人口分布、糧食產量等關鍵信息了如指掌,為后來楚漢爭霸提供了重要戰略支持,這是蕭何的第二大功。
后來劉邦被困關中,項羽心懷不滿,鴻門宴后劉邦失意地被發配到巴蜀。韓信起初追隨項羽不受重用,轉投劉邦后也沒得到重視,心灰意冷打算離開。關鍵時刻,蕭何憑借敏銳的識人之能,認定韓信是難得的軍事奇才,不惜連夜追趕兩天兩夜,終于勸回韓信。劉邦聽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此后韓信大顯身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迅速平定關中,滅掉諸多勢力,席卷黃河以北,垓下之戰逼得項羽自刎。要是沒有蕭何的慧眼,就沒有韓信的輝煌,劉邦也很難成就帝業,這是蕭何的第三大功。
安邦定國,后勤保障的幕后英雄。楚漢爭霸四年,劉邦屢戰屢敗,卻從不氣餒,總能迅速重整旗鼓再戰項羽。這背后全靠蕭何的默默付出。蕭何坐鎮巴蜀、漢中,安撫民心,穩固后方,給前線不斷輸送軍糧,讓關中、漢中、巴蜀成為劉邦堅實的后勤基地。和項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項羽后方糧道常被切斷,兵力越來越少;劉邦卻兵力不斷擴充,糧草充足。劉邦那句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精準地體現了蕭何在楚漢爭霸中的重要作用,這是他的第四大功。
歷經風云,成就大漢傳奇。劉邦稱帝后,封蕭何為酂侯,任命他為漢朝首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還給他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殊待遇。但劉邦生性多疑,晚年大肆誅殺功臣。蕭何為消除劉邦疑慮,故意做出貪腐舉動,自毀聲譽,讓劉邦覺得他只愛錢財,沒有權力野心。
蕭何一生主張無為而治,用黃老之術讓飽經戰亂的大漢休養生息。他勤勉盡責,輔佐帝王的同時還用心教導太子。公元前193年,蕭何因病離世。他制定的大漢律法中,“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先進理念,至今仍在世界立法體系中影響深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