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消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舉行“外交官看中國-感知北京一區(qū)一品經開行”活動。來自佛得角、波黑、日本等近30個國家的80多名駐華使節(jié)及外交官等走進北京經開區(qū),參與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試乘自動駕駛汽車。當天下午,駐華外交官們聚在一起,北京經開區(qū)工委副書記于淼對經開區(qū)高質量發(fā)展成果進行了推介。
據了解,本次機器人馬拉松參賽的20支隊伍最終只有6支隊伍完賽并獲得成績,其他隊伍都沒有完成比賽。不管這些機器人選手是否完賽,是否能加速沖線,是否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現場的觀眾都為它們吶喊助威。這種長距離與復雜地形并存的場景,對人形機器人而言,是“一次針對關節(jié)精度、熱管理、電源系統(tǒng)、控制算法、通信干擾等問題的極限測試”。
人的溫情被賦予到機器人上,是這場比賽的另一個驚喜收獲,而中國科技的進度條正在一步步向前推進。
近30個國家的80多名駐華使節(jié)及外交官與天工機器人互動(資料圖)
“我是第一次觀看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高科技代表著現在,也預示著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我們國家也在注重數字經濟發(fā)展,期待在相關領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看到“天工Ultra”人形機器人沖過終點線,佛得角共和國駐華大使阿林多·多羅薩里奧激動地說。“最小的那個人形機器人令我印象深刻,它的外形就像一個小孩,同時有著驚人的靈活性,非常有趣。”談起喜愛的機器人,來自波黑的內代利科·魯日奇說。
作為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于4月19日在南海子公園鳴槍開賽。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余俊生表示,北京是科技創(chuàng)新之城,當前正扎實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希望大家通過此次活動,深度領略北京經開區(qū)在科技創(chuàng)新與國際交往領域協(xié)同共進的獨特魅力,切身感受前沿科技成果為國際合作帶來的無限可能,共同挖掘更多合作機遇,攜手搭建起科技與文化互通的橋梁。
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資料圖)
當“天工”機器人沖過半馬終點線時,歡呼聲背后卻暗流涌動:跨境電商平臺希音(SHEIN)和Temu宣布因關稅壓力,將于4月25日對美國消費者漲價;中國商務部強硬回應美方對中國造船、物流領域的301調查,稱其“損人害己”。科技突破與經濟摩擦的碰撞,是否預示著一場更深刻的全球產業(yè)鏈重構?科技不應成為貿易戰(zhàn)的犧牲品,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船只加征“港口費”、對華關稅施壓,看似是經濟博弈,實則暴露了美國對新興科技崛起的焦慮。
茶藝機器人(資料圖)
從全球看,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有望達到1.24萬臺,市場規(guī)模 63.39 億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將超過500萬臺,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4000億元。而當前,人形機器人在中國市場表現活躍,全球45%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來自中國,主要得益于中國完整的供應鏈以及強勁市場需求等。當前,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產業(yè)迎來“井噴前夜”,如何基于當前全球形勢,發(fā)力中國自主可控的機器人產業(yè),并且實現規(guī)模化落地事關重大。
通過一次馬拉松競技的“極限測試”,可以驗證機器人相關技術的成熟程度、發(fā)現有待提升的性能等,甚至可以倒逼技術創(chuàng)新,為科技和產業(yè)的發(fā)展賽道開拓新空間。有參賽企業(yè)稱,機器人“跑馬”成果,有望推動產品投身災害救援、長距離巡檢、特種危險作業(yè)、智能制造等社會和生產場景,甚至讓機器人走進家庭參與養(yǎng)老陪護等。北京市機器人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也提出,加快推動本市機器人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打造全球機器人產業(yè)高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