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三河招牌改色風波后,近半招牌又換新色,商戶獲報銷,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還拍手稱快,難道有沒有人想過:這報銷錢,誰出的?這么折騰下來,誰賺腫了?誰真正賠了?
01.招牌改新費報銷錢哪里來的?
各位看官,先不要急著鼓掌,你們真的沒有細想這報銷錢誰出的吧?
難道這錢,本質上不還是那些被折騰的商戶們出的!
三河政府報銷?三河政府哪來的錢?還不是稅收。稅收誰創造的?那些被折騰來折騰去的商戶。
就這么,由三河政府部門出面,把納稅人的錢這么花了?
所以,這次招牌風波,誰賺了誰賠了?
穩賺不賠的是招牌制作公司,先是制作招牌時,賺一筆,再又換改招牌顏色,賺一筆,這又改回來了,又賺一筆。
其實,大賺的,好有三河政府,就因為這招牌來回折騰,就順利地拉動了當地GDP啊,這可是實打實的政績。
02.三河折騰招牌正是“破窗效應”謬誤
經濟學有個著名的“破窗效應”,似乎很適合解釋三河招牌風波。
那個故事說,一個小孩不小心窗戶玻璃,玻璃店老板會因此獲得收入,玻璃工人也會因此有工作,玻璃工人賺錢后,去買糕點,糕點師有了收入,甚至,故事里,園丁也會因此受益。這樣一來,整個商業鏈條就被激活了,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但是,很多人沒有發現破窗效應的謬誤,那就是,如果玻璃沒有打破,本可以省下不該花費的這筆錢,讓當地經濟更好的發展。也就是,破壞行為實際上會減少財富。如果那個人原本打算用買西裝的錢來更換玻璃,那么玻璃被打破后,他只能用更多的錢來修理窗戶,這就意味著他無法購買西裝了。這樣一來,財富就被消滅了。
還有個更有味道的經濟學故事,兩個經濟學家打賭,說你吃了這一坨翔,我就給你5000萬,那個人吃了,贏了后又不甘,對另一個說,你把這另一坨翔吃了,我也給你5000萬,結果這位也毫不猶豫地吃了,最后,贏回了原本屬于他的5000萬。兩人都覺得,他們的行為毫無意義,他們的導師過來了,眼含熱淚地說:整整1個億!你們這么快就拉動了一個億的GDP啊!
03.招牌風波的錯誤決策該如何追責?
三河招牌風波中,錯誤決策該如何追責,才是最應關注的。
對主要負責人免職處理,說處理的輕,也不算輕,畢竟,仕途是一個主要負責人的最重要的財富。
但是,其決策失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除了追責,還應該有挽回經濟損失的措施。
GDP不能用依靠吃翔來拉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