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4月21日,北京的一場春雨中,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身穿紅色騎手服、冒雨送外賣的照片,在社交媒體刷屏。一名網友發文稱,自己因雨天不想做飯,首次嘗試京東外賣,開門竟發現配送員是劉強東。當事人陰先生向媒體強調“絕非托兒”,并回憶劉強東雙手遞上外賣、微笑說“祝您用餐愉快”的細節。這場看似偶然的“大佬送餐”,實則暗藏京東布局本地生活服務的深意,更引發公眾對外賣行業勞動者權益與商業倫理的思考。
今年2月,京東高調宣布進軍外賣市場,以“品質堂食餐廳入駐免全年傭金”“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兩大殺招直擊行業痛點。短短兩個月,京東外賣日訂單量從零飆升至500萬單,覆蓋全國126個城市,入駐商家超30萬家。劉強東此次親自送餐,既是對新業務的“代言”,也是對騎手權益保障承諾的踐行。
劉強東去年在內部講話時稱:京東外賣賺的凈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要處分人的。此前,京東已宣布與超萬名騎手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并逐步落實社保政策,甚至承諾“超時20分鐘訂單免單”,矛頭直指外賣行業長期存在的傭金高、配送風險大等問題。
劉強東的舉動迅速點燃輿論。有網友稱其“打蛇打七寸”,直指美團等平臺“剝削騎手”“縱容幽靈餐廳”的痼疾,認為京東以“社保全包”重塑行業標準;還有人稱,當聽到劉強東說,傭金超過百分之五要處分人時很感動,這才是為人民著想的企業家!這就是與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有本質的區別!
但也有質疑者則批評為“作秀”,擔憂高福利模式難以持續。但不可否認,事件成功將京東外賣與“社會責任”綁定。數據顯示,京東外賣上線后,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商家申請入駐量達20萬,消費者因“品質保障”和“劉強東親自站臺”產生嘗試意愿的比例顯著提升。
社交平臺上,“東哥送外賣,騎手淚滿襟”成為高頻詞。有網友對比美團“算法壓榨騎手”的爭議,感慨“終于有人替勞動者說話”;也有用戶曬出訂單截圖,稱京東外賣“價格更優、配送更快”。有評論犀利指出,劉強東的草根出身與“兄弟文化”使其更易獲得公眾情感認同,而美團王興“算法至上”的精英邏輯則顯得冰冷。
有分析認為,京東為騎手繳納社保不僅是合規之舉,更通過“高成本福利”倒逼行業升級,將企業社會責任轉化為競爭壁壘。京東以高頻外賣流量激活電商生態的策略頗具前瞻性,但能否撼動美團的市場地位,取決于其物流復用與成本控制能力。
亦有學者指出,這場較量折射出中國互聯網從“流量掠奪”向“價值創造”的轉型——當反壟斷與勞動者權益成為社會議題,企業的道德形象正成為新的護城河。
劉強東送外賣的象征意義遠超事件本身。它不僅是京東對美團腹地的奇襲,更是一場關于“商業向善”的公共實驗。若京東能證明“高福利≠低利潤”,或將重塑資本與勞動者的關系;若失敗,則可能淪為一場短暫的情懷營銷。無論如何,這場實驗已迫使行業正視一個現實:在算法與效率之外,勞動者的尊嚴與消費者的信任,才是商業真正的“七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