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龍源鎮的層巒疊翠間,一條蜿蜒千年的古蜀道靜靜橫臥,青石板上的苔痕與古柏的虬枝訴說著秦漢以來的滄桑。這條古道不僅是商旅往來的通途,更是一部鐫刻著文明密碼的“活態史書”。如今,龍源鎮以文化保護為核,讓千年驛路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成為自然與人文共生的典范。
對古柏開展管護。陳冠兵供圖
漫步春日蜀道,金黃的油菜花海與蒼翠古柏交織成畫。為了讓千年文化血脈永續,龍源鎮推出“一樹一專班”保護機制。每棵古柏皆有專屬團隊——從土壤墑情監測到病蟲害防治,從枝干加固到日常巡查,科學化、精細化的管護讓古樹重煥生機。古蜀道沿線,清晰的路標與古風涼亭悄然融入景觀,垃圾清理與生態停車場建設還原了古道的質樸風貌。硬件升級的背后,是對文化原真性的堅守:“修舊如舊”的理念貫穿始終,游客腳下的每一塊石板、頭頂的每一片綠蔭,皆是歷史本真的延續。
文化保護,不僅在于留存風貌,更在于傳承精神。龍源鎮組建的“文化導游團”由熟知本土歷史的村書記領銜,他們穿梭于古柏林間,將蜀道上的英雄軼事、詩詞典故娓娓道來。
蒼翠古柏。陳冠兵供圖
文化的生命力,終需融入當代生活。龍源鎮以古蜀道為紐帶,推出“公益植樹”“蜀道徒步游”等活動。昔日沉寂的村落因文旅融合而蘇醒,文化保護不再孤立,而是化作鄉村振興的源泉。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傳承者”,古蜀道的基因在新時代的肌理中生生不息。
游人在古蜀道上行走。陳冠兵供圖
夕陽西下,古蜀道被鍍上一層金輝。青石板蜿蜒向遠,古柏的剪影與游人的笑語交織成歌。這里沒有喧囂的改造,只有對文明的敬畏;沒有浮華的粉飾,只有與時光對話的虔誠。龍源鎮用行動證明:文化保護不是將歷史封存于博物館,而是讓其活在當下,滋養未來。這條千年驛路,正以最本真的姿態,邀請世界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約。(梁妮妮、陽林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