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三國演義》
董卓召集百官,欲行廢立之事。刺史丁原率先翻桌表示不滿。雙方劍拔弩張,李儒見丁原的保鏢高大威猛,趕緊勸架。丁原憤憤離去,走前還威懾了董卓。
袁紹也說了兩句,董卓表示自己正是為國家考慮。這時有人打斷董卓發言,正是門生遍天下的尚書盧植。盧植引經據典,駁斥董卓。
董卓大怒,拔劍就要動手,盧植凜然無懼。眾官勸架,董卓方才罷休,又換了一副嘴臉,邀請眾官坐下,預備添酒回燈重開宴……
這里盧植用的兩個典故,分別是“伊尹放逐太甲”和“霍光廢昌邑王”。
商代君王太甲不修德政。伊尹便在商湯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宮室,稱為桐宮。他把太甲送入桐宮反省。太甲面對祖先,對照自己的惡行,終于意識到錯誤。三年后,太甲悔過自新,伊尹便放他出來。
?漢昭帝去世時年僅21歲且無子嗣。霍光作為托孤重臣,選擇昌邑王劉賀(武帝之孫)繼位。劉賀即位后27天內,沉迷聲色,國喪期間飲酒作樂。霍光以伊尹廢太甲為先例,決定廢帝。
老版三國的臺詞基本還原原著,即使微調,也并不違和,人物的言行和儀態,充滿了古韻。現在拍攝水平上去了,但拍出的古裝劇仿佛現代人穿著漢服的cosplay,沒有傳統的內核,更沒有歷史厚重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